你的位置: 乡村阅读网 > 都市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最新章节 下一站,拉萨梭罗肖姮全文阅读

下一站,拉萨 赵丰超

主角:梭罗肖姮
主角是梭罗肖姮的小说是《下一站,拉萨》,它的作者是赵丰超写的一都市类小说,文中的都市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梭罗曾经说过,城市只是几百万人孤独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住的人越多,这些人也就越孤独。是的,生活在城....
状态: 已完结 时间: 2019-12-06 17:04:12
在线阅读 放入书架

扫描二维码到手机阅读

  • 章节预览

被吸引

我梦想一个日子,能在日落之时归向尘土,我的马儿忠诚,我的土地丰饶,而我独自一人在自己的路上,寂静而幸福。

心被召唤

我真正决定旅行,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是一场宿命的牵引。当时,一位来自***的同学经常向我们描述***的样子,每次我们都听得睁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他口中那个奇妙的世界:

猜不透有多蓝的天空,被白云环绕的雪山,经年不化的冰川,恍如油画的山水色彩,明净见心的湖,无所不在的玛尼石堆,随处可见的风马旗向天空传送着***,无数手摇玛尼轮、口诵真言的信徒们走在雪域各处的转经道上……

在我的心中,***,已成为远方的代名词,代表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是真正的别处。

所谓牵引

从那时起,我开始向往***,并就此萌生出了旅行的念头。而且那时年轻气盛,是说干就干的。念头迸发后,我就开始省吃俭用,积攒资金,以期在大三的暑假能前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场预备很久的旅行最终无疾而终。从这件事情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有些事情不要等到心中所想象的条件允许了才去做。比如,我们经常会跟自己说,等我经济允许了就不会再忙着挣钱,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看书喝茶了。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考虑经济允许的范畴,实现的时间,难道现在的我们就喝不起茶吗?

如果我们把想做的事情都安排在条件允许之后,那么这些事情多半是做不成的。为了寻找一种生活而陷入另外一种生活,难道是明智之举吗?

有人说,一个人的旅行往往是从一个故事、一本书、一部电影开始的,这是不假的。

我看过很多关于***的书,对那片神秘的天地充满了向往。每读一本,她就在我心里增加一分神秘,我就会更加想接近她。《莲花》里说,有一个开满莲花的纯净圣地,一直静卧在大山深处,没有人去触碰。《***生死之书》中说,那里生活着一群虔诚的人,他们的生活与修行是同时进行的。那里有成群结队去朝圣的人,他们用身体丈量土地,《可可西里》中的队长曾说,他们的手和脸脏的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

神往之处

说到***,我们会联想到很多字眼,但是在我心里,一直只有两个字:圣、净。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远离了喧嚣尘世的地方,一个带着与生俱来之美没有多加修饰的地方。它能安抚我喧嚣的灵魂,抚慰我疲惫的身躯。***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美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觉到“圣”。

在某种意义上,***一直是一个存在于想象中的地方。但是当你到了***,就会发现***本身远远超乎想象。辽阔的天地,恢宏的建筑,坚韧的民族,如同一切伟大的事物,几近超出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一个驴友从***归来后,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如果说一生必游之地,就全世界来说,***也是名列前茅的。

苍天如果是一位画家,那他一定是将自己最得意的画卷泼洒在了青藏高原;

苍天如果是一位织女,那她一定是将自己最美的锦绣铺展在了青藏高原;

苍天如果是一位歌者,那他一定是将世间最美的音符献给了青藏高原。

这些描述一点也不夸张,有些东西并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说完,也并不是我说了你听了就可以感受到的,我想我们应该走近它,走进它的故事走进它的神秘,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感受到它。

何以牵我心

我开始思索,那样的天地,对我来说该有多大的震撼力,那里的人能给我带来多少感动?我本不相信这个世上有一群不为衣食而专为信仰活着的人,但是在那里,他们却真实地存在着,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

有人选择背着背包独自穿过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人选择骑着自行车走在青藏公路上,看日升日落;也有人行乞拉萨街头,为的是把最后一段路走完;更有人磕长头在山路,只为觐见一座已然破旧的石塔。我一直在问,这都是为什么,我想我只能这样解释:旅行也是一种修行,向心中的圣地前进,就像是走向一个夹在极乐与世俗之间的清平世界。

当我困扰在城市的快节奏中,被日益加剧的欲望缠绕,每天为了房租、电费而日夜赶稿,为了买一件舒适的家具而付出十倍百倍的不舒适时,我就会想起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在我心里,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不管是在晨起还是在夜晚,从未消泯。

拒绝

真正让我们感到疲惫的可能不是眼前的千山万水,而仅仅是因为上路之后才发现自己选错了方向。

匆忙的决定

在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大三的暑假如期而至。在期末答案结束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约上两个同学准备起来。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在我们看来,旅行的时候背一个背包,带上相机、笔记本、笔、换洗衣服、简单的食物还有一点应急的钱就足够了。

当时带的相机,是跟同学借来的,是一款折叠的索尼相机,看上去很有旅行的范儿。为了路上节省钱粮,我们自带了很多泡面,还有从西安买好的大烧饼。我们约定,除了必须支付的车费,尽量不要有额外开支,这样的话,4000块钱足够。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就跑到火车站买了车票。当时的心情是难以描述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比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还要兴奋。我们三人登上西安古城墙,在城楼上大呼:“我们就要去***了!”惹得满街人都回头看我们。

那是7月中旬,在一个阳光酷烈的下午,我们三个人带着简单的行装从西安出发了。

看似完美的计划

怀着对雪域高原的神往之情,我们哼着《坐上火车去拉萨》踏上了前往***的征途。我们预先在网上查了路线,然后做了如下安排:

第1天抵拉萨

乘火车到达拉萨后,在旅馆作适应性休息。

火车站——市区:30公里,30分钟

第2天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

上午游览***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1小时)。

午餐后游览藏传佛教的中心寺院——大昭寺(1小时)。

大昭寺外围便是著名的转经道——八廓街。

下午游览结束晚餐后回旅馆休息。

市区里程:约100公里,全天游览时间约8小时。

第3天拉萨——羊八井——纳木错

上午从拉萨出发前往离拉萨90公里的羊八井地热温泉。

纳木错距离拉萨250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它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西南脚下,如镶嵌在藏北草原上一颗无瑕的翡翠。

全天里程500公里,游览行车时间约8小时。

第4天早餐后乘车前往火车站,结束此次***之行。

看上去非常完美的安排,对于我们这些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已经够看的了。当时我把它想成和大一时的云南之旅差不多,不认为会有什么波折。没有意识到我们忽略了很多东西,很多比泡面更加重要的东西。以至于这趟出行在第一站——拉萨,就不得不原路返回。

火车开动之后,我们趴在车窗上往外看,急切地想看到心中的***。

很快,夜幕降临在我们面前。

一夜无话,只见车窗外一群群低矮的“怪兽”向后飞快而逝。其实天亮前我们已经感到了所谓的高原反应,只是我们当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心想应该没有什么,大不了带个氧气筒,然后便再次昏昏睡去。

初印象

直到列车到达拉萨,我们才睡眼惺忪地醒来,虽然太阳还很高很高,但其实这时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还没下车,我们就被窗外的奇景折服了,精神立时抖擞起来。顾不上找落脚的地方,我们就在火车站门口,手忙脚乱地拍起照片来:看到街上行走的喇嘛也拍,看到甩着大脑袋的绵羊也拍。之后,我们远远看见一个***牵着一头牦牛,便也立即拍了下来,问题终于来了。那个牵着牦牛的***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走过去,而是径直朝我们走来,我们还以为人家过来表示友好呢。谁知道他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向我们要钱,说这是他的职业,牵牦牛跟人合影是要钱的,我们一下子就懵了。原来,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拍的。

后来,还引来了围观的人。我们三个陷入了一场口水战,而且形势明显不利于我们,因为拉萨是***的主场啊。最后不得已,只好给了那位***一百块钱,我们这才走出了火车站。外面,迎接我们的除了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还有超强的阳光。

有了这个教训,我们小心多了,把相机收了起来,不是特别有意义的东西就尽量不去拍。尽管如此,坐上公交车之后,我们仍然忍不住拍沿途的怪异现象。到拉萨市区后,发现街上竟然没几个***,问了人才知道,***这个时候都休息了,现在忙碌的都是汉人。***白天出来朝拜,晚上就休息,而汉人则一直忙碌着赚钱。

初体验

由于在车站前争吵时过于激动,我们都开始感到不适,很显然,高原反应来了。当务之急,是找一家旅馆休息,我们三人达成共识后立即向四面观望,最后在一家叫吉祥宝马的宾馆外停了下来,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家住宿条件极差的招待所,但此时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然而住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个招待所的条件真的非常差。那些到处乱飞的苍蝇就不说了,这里的楼层都为二楼,但窗门全部朝街,且无防盗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办完住宿手续,我们立即躺了下来,但还是晚了,随行的阿伟已经严重不适,甚至有休克的迹象。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我顾不得呼吸困难跑到楼下问服务员哪里能找到氧气瓶,服务员用手指了指对面,我就顺着她所指的方向飞奔而去。刚进诊所,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妇女看了看我,就问我是不是需要氧气瓶,我当然说是。

她就拿了几个出来,并说一个200元,我心说这不是宰人吗?就跟她砍价,可是人家显然看出我是急用,就是不松口,最后只好按她说的价格买了三个。

回到旅社时,阿伟已经面色苍白说不出话来,而且有感冒症状。吸过氧气后,感觉是舒服多了,但想想资金的问题就犯愁了——我们已经过度透支了,就目前说,返程已经成了问题。

本以为晚上戴着氧气瓶睡觉就没事了,事实却不尽然。夜里12点多的时候,阿伟拉醒了我们,他发烧了。这下我们真怕了,本来就已经呼吸困难了,现在又发烧,而我们来时又没有准备药品,可真要命了。没办法,我们只好起来穿戴整齐,准备把阿伟带到对面那个诊所去。虽然经济是个问题,但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最终,阿伟只能一边输液一边补氧,输两瓶液收了二百多元,加上另外一些西药和治疗费,一共是360元。这是我见过的最高的治疗费用了,但是没有办法的,我们连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临行时那个妇女还特别交代,三天之内不能活动,要时刻戴着氧气瓶。

铩羽而归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们感觉身体状况明显比昨天好了很多。但是阿伟却不比我们,他的脸色还是很苍白,而且医生也叮嘱过,三天之内他是不能活动的。我们核算了一下,就目前状况来说,不要说三日游,就是一日游我们也办不到了。因为预定的资金我们已经花去了一半,现在若出门,回程的车票就会变成难题。

我们三个面面相觑,对这次唐突可笑的旅行感到无奈。是啊。我们把一切都忽略了:忘记了带药,忘记了下车先休息,忘记了准备更充足的资金,忘记了看旅行攻略。这就是我们第一次***之行,被骗过也被敲诈过。也许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旅行的关键问题,也许是因为我们太年轻,总而言之,这次***之行是失败的。

上午10点多,我去火车站买了三张回西安的车票,并于当天乘车离开了让我们魂牵梦萦的拉萨。

当时的心情我依然记得:愤恨、失望、遗憾夹杂在一起。回程的路上,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窗外偶尔出现的雪山,谁也没有心情去拍照。

走出体制化

正如有着许多该做和能做的事情,并非我们做不到,而是在繁琐生活的牵绊下,日积月累被阻碍在一边了。当年华已逝人老心衰之时突然发现,曾经多么渴慕的事情直到鬓白如霜也没有去做,该是何等的悲哀啊?

生活与谎言的距离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做图书编辑,收入虽然不算高,但是工作很稳定,日子在平淡中过得飞快。西安这样的城市容易让人变得安逸,懒散地拿着一本杂志就可以度过整个下午。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几乎忘记了一切,活在属于自我的世界中,恬然而自得。

然而生活并不尽如人意。远在安徽老家的母亲,已经多次催促,要我在10月1日之前回去与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孩见面,如果成功,她将会是我的终身伴侣。年近三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极其尴尬的年龄:穷困、逼婚、想转行。如果摆在面前的是一个清净的世界,那也就罢了。偏偏是四面八方的压力在督促,让人喘不过气来。

每次给母亲打电话,都会告诉她自己很好,收入高,工作也舒适,一切都很完美。可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陷入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一个谎话总需要许多谎话来证明它的真实,因此我每次都只能通过夸耀自己来告慰母亲的期望,用谎言来换取别人的欣慰。然而当别人眼中的你,跟真实的你已经不是同一个人时,就会变得很累,彻底的累。这种累,不是休息能解决的,它深入骨髓,无可疗治。这种情况下,人会想跳出,逃走,逃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中去,因为,对于一个说谎的人而言,陌生的世界是最安全的。

契机

此刻,去***旅行的想法再次占据了我的脑海。如果你想跳出这个圈子,就必须寻找另外一种生活。如果你不想那么累,就只能做回自己,做回真实的自己。

当时我们有一个叫肖姮的主管,是去过***的。看了她拍回来的照片,我羡慕得欲流口水。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只好忍着,慢慢等待时机。在下半年的时候,我已经挣够了***旅行的钱,但是对刚刚稳定下来的工作却有了依赖感,这是许多在城市生活的人都患有的毛病。

后来有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做了一本跟***有关的书,我的任务是为其设计封面。当时,我在网上搜寻了大量***图片,以期找到灵感。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再次与***接近了。

工作还是旅行?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又有谁敢于辞去工作去旅行?辞去工作也许意味着无法生活,还谈何旅行?但是晨起时,我又总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想试试这种刺激而充满挑战的事。我了解到,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把旅行作为工作,但对于我来说,我只愿把旅行看成一种修行。

曾看到作家李剑红的介绍,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太好,但就是热爱旅行,热爱旅行中的写作。现在有很多人旅行,但很少有人能够把旅行当职业,但它真的可以是职业,而且很久前就有人把它当作职业了。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呢,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以旅行为职业的人,是生活的体验者。我曾问过一位作家,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在我们的人生中占去了什么?他先回答时间,我说难道我们的人生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吗?他又说心力,我说心力跟人生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其实,它占去了我们的体验,我们的人生本就是一场丰盛的体验。富有富的体验,穷有穷的体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体验着生命。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任何人的生活是成功的,但是也没有任何人的生命是失败的。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多美好的生活,都充满了烦恼,而对于一个生命来说,无论多差劲的生活,也是一场丰盛的体验。

旅行丰盛了我们的体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

生活在别处

我常常恨自己跳不出生活的圈子。《肖申克的救赎》给我们展示了“体制化”的悲哀。影片中当布鲁斯放飞乌鸦,离开肖申克监狱的时候,对他有一段非常诗意的描述。此后瑞德说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字眼——体制化。

布鲁斯工作时,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飞速变化感到措手不及,“在我幼年时只见过一次汽车,而现在满街都是。”之后回到旅馆,他又经常在半夜惊醒,弄不明白自己身在何处。此外瑞德曾经自述,没有长官的命令,小便解不出来。也就是说,在长期的体制控制之下,不仅仅是人的思想、行为,甚至生理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就是被体制化了。

对于个体来说,群体就是体制,我们的生活只是一种模仿。因为别人都这样生活,所以我们也这样生活。因此很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显得贫瘠无趣。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教孩子读书。我们总是知道后面要做什么,因为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那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体制。毕业后谁不找工作呢?然而跨出校门之后,一种想找回组织的本能袭来,这就是制度的体制化。我们就像一群在冰面上集体爬行的螃蟹,因为同伴都在向前爬,所以我们就跟着爬,但是我们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这样看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庞大的体制,谁能跳出这个旋涡呢?不管你行不行愿不愿意,读书,找个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婚,工作,老死。我们可以不这样活着吗?我们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去生活,跳出这个读书育子的旋涡?为了这样的想法,我常常想自己突然遇到车祸,或者遇到一场地震,让我有借口跳出这个被体制化的生活轨道。有时我甚至希望剜去自己的双眼或者口舌,借以跳出这不能改变的生命,就像上古的琴师熏瞎自己的双眼来专心练琴一样。但是谁又真正属于自己呢?

舍与得

2009年6月18日,也就是在我的生日这天,我做了平生以来最有魄力的一件事——辞职。当时,我的主管和另外两个领导,一同劝我不要离开,因为我的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她说再过一段时间公司就会调整工作分配,这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我的工作一直不错,机会是我们部里最大的,何苦在这个时候辞职呢?我当时只是对她笑了笑,没有解释什么。后来临行时,我说,我的工作不在这里,而是在路上,完成我未曾圆满的生命。她也一笑,我们总算互相理解了。

当我在办公室收拾东西的时候,同组的同事都感到奇怪,但我内心是狂喜的,我知道我不用再每天坐在这里浪费生命了。一个茶杯、几本书很快就收拾完了,我再回头看看我的同事们,向他们微笑道别。这时主管拿了一本书给我,梭罗的《瓦尔登湖》。

“你不是最喜欢这本书吗?我这刚好有一本,生日快乐。”

当时我有点想哭的感觉,能理解我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最后竟然还送我一本书,而且把我的生日、喜好记得那么清楚,我只是微笑点头。但在我心里,已经将此时作为这次旅行的开始,因为我相信感动总在路上。我对他们挥手道别,并在临行时大声说:“我就要去***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做,而且做得轰轰烈烈。我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之一吧,我找到了与众不同的人生。临行时同事王炜也送了我一本书,是我非常喜爱的《南怀瑾全集》。

走出公司大门,我伸开双臂在阳光下伸了个懒腰,仿佛天空向我扑来,我知道我现在自由了。是的,如果你不敢舍弃,就永远也不会有真正得到的一天。

很多时候,一条道路之所以难走,不是因为它荆棘丛生,而是因为它的岔道太多,以至于我们徘徊而不能抬步。然而转念来想,如果我们不抬步,就永远不可能有识路的一天,更没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许多时候,如果我们不踏出这背水一战的一步,就永远也没有云破天开的一天。面壁十年,只有当某一刻灵机一动时,才能破壁而出。一条河顺流而来,迂回往复,但如果不踏出最危险的一步,就绝对看不到一泻而下万丈悬瀑的胜景,更到达不了它的目的地——大海。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

小说《下一站,拉萨》 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冲动 试读结束。

书友评价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