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乡村阅读网 > 科幻 > 太阳系班车
《太阳系班车》最新章节 太阳系班车余欢张昕全文阅读

太阳系班车 灰狐

主角:余欢张昕
火爆新书《太阳系班车》由著名作者灰狐著作的科幻风格的小说,书中的主角是余欢张昕,文中感情叙述细腻,情节跌宕起伏,却又顺畅自然。下面是简介:《太阳系班车》是“晨星·晋康”科幻文学奖获奖作品集,包含9篇优秀原创科幻故事。作品风格多变,设定严谨,格局宏大,内容多从现实社会问题出发,上升到宇宙视野,让人产生多维度的思考和想象。其中,太初有七的《孤岛余欢》是一篇极富个性的科幻作品,让人对数学的奇妙和科学探索的边界产生巨大的憧憬和震撼。当一个人把逝去的光阴变成波动函数,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异?
状态: 连载中 时间: 2024-05-23 11:28:42
在线阅读 放入书架

扫描二维码到手机阅读

  • 章节预览

孤岛余欢

文太初有七

我有一个朋友叫余欢,她昨天死了。

说是朋友,其实并不准确。当我接到警察局通知的时候,花了三十分钟,才把这个名字和我记忆里的那个小女孩对应起来。

是的,我们只见过一面,在二十七年前。

那时候我刚刚拿到应用心理学的硕士学位,打算考心理咨询师执照。在国内,心理师执照是需要工时累积的。也就是说,你必须有足够长的心理咨询时长,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为了快速积攒工时,我和上海的民强高中合作,以近乎免费的价格为那里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民强高中是上海可以排入前十的公立学校。上海人有个戏称,“进了民强,相当于一只脚进了清华,一只脚进了北大,如果不幸摔了一跤,那也能跌进人大”。考进这里的学生,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并不夸张。如果考虑到这里每年可怜的招生名额,民强的录取率甚至比高考的重点大学还低。

民强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很成熟。这种成熟不是体现在外表上,而是体现在心智上。在做咨询的时候,我常常误以为对面坐的是个成年人。

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胸有成竹,充分理解现状的困难,同时也懂得利用资源来为自己解决困难,我不仅一次的感叹这就是中国未来的精英的样子。

但余欢是个特例。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让我印象深刻。

她的身上,有一种很明显的讨好型人格的特点。通常来说,优秀的学生自尊心会比普通人要强很多。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一直得到正面的评价,这些正面的反馈对于树立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也给自尊心画了一道很高的界限。

大部分情况下,这对于个性的成长是有好处的。美国有个研究发现,年纪较大的入学者通常在日后生活中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年纪较大的孩子在同学中显得身体更加健壮,性格更加开朗,容易受到前来挑选橄榄球运动员的教练的青睐。这些青睐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受到肯定,做得更好,继续受到肯定,继续做得更好,从而在未来生活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但余欢,并不是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说其中的差别,大概就是驱动力到底是想要自己受到肯定,还是想要让别人高兴。

前者的驱动力来自自身的满足感,而后者的驱动力,来自于他人。

警察局联系我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不满的。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这辈子一直在正轨上按部就班地行走。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这份工作给予我中产阶级的收入,却也没有任何暴富的可能。年近五十,一直和妻子感情良好,即使偶尔有过精神上的出轨,也迅速地通过自己的责任感纠正回来。两个孩子正在上高中,均成绩良好,不需要额外的操心。

可以说,作为一个连交通事故都没有遇到过的中年男人,我的人生没有任何和警局打交道的机会。

所以,当助手把电话转接过来的时候,虽然他极力克制,我依然从他的面无表情之中感受到一丝疑虑。毕竟,在大部分传统的中国人眼中,警局意味着麻烦,意味着“惹事”。

一直到坐在警局的办公室里,盯着装满热水的纸杯上飘起的白色雾线,我对余欢还是有些怨气。联系我的警官并没有在电话里说太多细节,只是告诉我有一些关于余欢的事情想要向我调查。

调查什么呢?这个孩子是犯事了,还是惹了什么祸了?为什么会向我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调查?我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忘了,余欢已经不是孩子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按照年龄,她应该也已经四十出头了。

“余欢去世了,她留下遗嘱,希望你能为她处理身后事。”警官把一个旧笔记本推到我面前。

这个时候,我才有一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里猛地脱离出来的感觉。抬头看了眼警官,警官年纪不大,但眉头和嘴唇都紧闭着,看起来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其实那一刻我倒也没有感觉到悲伤,但心里有一种突然间空落落的感觉。大概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你听过名字的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突然离开,你可能不会难过,但一定会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影响到。

我愣了十秒,问道:“为什么会让我处理身后事?我已经接近三十年没有见过她了。她的家人呢?”

警官耸耸肩:“这也是我们希望你帮忙回答的事。毕竟,她的出现和死亡都有太多离奇的地方。”

按照警官的描述,余欢应该是病死的。但在死之前,她给110打了电话,通知了自己的所在位置,然后默默地在那个小出租屋里去世。

小出租屋是回迁房改造的隔间,最近那栋楼才开始出租,所以楼里的住户并不多,以至于完全没有其他住户和她有过接触。而房东是一周前把房子从网上租给她的,付款是通过银行账号转账,钥匙直接放在门口的地毯下面。

听起来,余欢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死亡,所以提前安排好了一切。

我低头摸了摸这本旧笔记本。黑色的塑胶封面上印着一小行字:“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句熟悉的话让我的回忆瞬间回到了二十七年前的那个时刻。

这句话是流传在我的母校学生中很有名的一句话,甚至比我们的校训更有名。大学毕业的时候,当时的社团还剩下一笔经费,于是大家开玩笑式的印了一小批笔记本分发作为纪念。由于社团的几个干部里只有我留在了上海,没有发完的那些理所当然地堆在我的出租屋里。后来去民强做心理辅导的时候,每个前来咨询的学生我都会赠送一本,算是给母校做个宣传。

余欢当然也有一本。我甚至能记起那个小女孩低着头,露出一截瘦弱的脖颈,肩膀总是硬邦邦地紧绷着,用气音一字一句地描读: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仿佛要把这几个字刻在心里,仿佛也绝望地永远触及不到。

也许是黄昏的日光太过忧愁,那一个场景有莫名的悲伤的美感。以至于这么多年之后,我依然能通过这个笔记本迅速地回想起那个场面。

笔记本封面的边角已经有破碎,明显是被主人反复使用过。打开封面的时候,我突然间有种肃穆感,仿佛要和一个老朋友久别重逢,甚至有些近乡情怯。

屏住呼吸,我打开封面,看到了一行字:“我的身后事请联系赵夷老师处理。”下面是我工作室的联系电话,看起来应该是从工作室主页上摘抄下来的,因为只有主机号码,连分机都没有。

再往下,余欢详详细细地记录了她身后事的安排,银行账号和密码,余额恰恰好足够火化和公墓的费用。连置放骨灰的公墓,她都已经挑选好了。与其说让我处理,不如说是让我帮忙签个字罢了。

“她没有家人吗?”我有些疑惑地问。

出乎我意料,警官回答道:“事实上,余欢已婚。但十年前,她莫名从家中消失。我们这里还可以查询到当年的失踪报案记录。我们联系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目前情绪比较激动,也希望你能找出余欢指定你作为处理人的原因。”

我听懂了警官的潜台词,如果不给出一个合适的原因,大概众人都要怀疑我和余欢之间有某种不正当的关系。毕竟,相比自己的丈夫,更愿意把身后事交给一个陌生的男人,从常理看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吧。

不过说实话,虽然我觉得余欢给我留下了个麻烦事,但另一方面又有些莫名的感动。似乎穿越时空,感受到二十多年前那个小女孩沉甸甸的信任感。是怎样的信任,愿意在二十年后,把这件事交给我这样一个近乎陌生的人?在余欢消失的十年里,她又发生了什么?不得不说,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好奇心绝对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否则你很难时刻保持了解病人的欲望。

同时我有一种感觉,余欢一定是因为多年前我们的那次谈话,才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那么,如果她对我有一些期望,我希望不至于让她落空。

按照余欢的遗嘱,我把她的骨灰送往公墓。虽然她没有要求,但我还是自掏腰包为她定制了一块墓碑。然而在墓碑上填字的时候,我有些犯难。该刻些什么呢?“我来过,我爱过?”这种QQ空间签名明显不合适。这里埋藏着一个被爱的灵魂?她的丈夫看到应该会直接把我揍一顿吧。

最终我决定,暂且搁置这件事。在没有了解过她的过往之前,无论刻什么字都显得过于轻佻不庄重。于是翻开那本笔记本,我试图寻找到一些线索,来拼凑起余欢短暂的一生。

余欢遗嘱的那页,其实并不能算这本笔记本的第一页。它的性质,更像是一本书内页的封面。而再往下,出现有横格子的,才是这本笔记本真正的第一页。

这本笔记本看起来是用作日记本。因为第一页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她来做心理咨询的那个时间,2002年5月31日,也是我把笔记本送给她的时间。

不过笔记里没有太多个人情绪的内容,反而端端正正画了个SWOT分析图,上下方向是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左右是内部的优势与劣势。

分析图的上方端正地写着一行字:大学志愿选填方向分析。

真是个老实孩子,我不禁带了点笑意。这个SWOT分析法是我教她的。彼时余欢正陷于大学志愿填报的苦恼中前来咨询。

“小赵老师,物理学真的这么没有前途吗?”余欢是江南水乡出来的孩子,小小的骨架,细眉疏眼,眉间轻蹙,自带一股忧愁的气质。

“这个要看你怎么定义前途这两个字了。”那时候我刚刚毕业没多久,内心的理想主义情怀尚未被社会磨蹉,恨不得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分享给这些未来的社会精英们。

“我喜欢物理学,而且越理论的越喜欢。”余欢说到自己热爱的东西,眼神里都有了神采:“研究物理学的时候,我感觉我在和世界对话,旁人没有办法干扰到我。我和世界是一个整体,其他人是一个整体。”

“但妈妈和老师都希望我去读金融。”余欢的情绪低落下来,“他们说金融好就业,即使做不到顶尖,依然能拿到很高的收入。”

从个人判断看,我其实并不认为余欢适合金融学。这是一个充满风险和压力的行业,看起来很容易把她压垮:“和你妈妈沟通过了吗?”

余欢摇摇头:“我不敢。”

余欢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早早离异,母亲据说是个很好强的女人。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在那次咨询之后,我便再没有机会见到过余欢。有些担心她的状况,便询问她的班主任志愿填报的结果。

“这孩子,太懂事了。”班主任叹息着摇摇头。

什么时候懂事也变成了令人惋惜的事?我有些愕然。不过当我偶尔在校园里见到余欢和她妈妈的时候,我瞬间明白了班主任的意思。

“我们班周末有个聚会,”余欢试探性地说道,手指下意识地扭成一团,眼睛却紧紧地注意着她妈妈的表情。

余欢妈妈看起来接近五十,不知是真实年龄还是被生活过度地搓摩。她的嘴唇时刻紧抿着,嘴角有两条很深的沟纹。她的眼神没有和余欢对视,倒是远远地落在地上不知道哪个石头上。

听到余欢的话,她眼角抽搐了一下,嘴张开又闭上,迟疑片刻后说:“你想去就去吧,妈妈也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不过你自己要注意学习进度。”

余欢的表情却松弛下来,仿佛如释重负,又仿佛彻底失望,她轻快地摇摇头:“我哪有心思去呀,不过当个谈资和你说说罢了。有那闲工夫,我不如多做几张考卷。北大的金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

余欢妈妈微微露出一点笑意说:“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我突然打消了上前攀谈的念头。这样的委曲求全,余欢一定不希望被别人看到。

好几年后,我有一个患者说了她侄子的一个故事。小朋友想要去上海迪斯尼玩,爸爸妈妈提了一堆要求,暑假作业要做好,每天要写一篇日记,要通过洗碗做家务来攒积分。小朋友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一个暑假,直到有一天,另一个小侄女来家中玩,听到了迪斯尼的事,马上要求周末就去,如果不同意就在地上打滚大哭。

我的患者说,小侄子听到大人们同意小侄女周末就去迪斯尼的要求的时候,瞬间委屈地大哭。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余欢。

笔记本再往下翻,竟然又看到了我的名字。上面写着一句话:“赵老师说,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心理疾病,他错了,这是一种宿命。”下面密密麻麻的公式,我一个也看不懂。看起来好像是微积分?我纠结了一下,还是迅速地翻过了这一页,毕竟大学毕业后,我就已经彻底把那些数学物理知识抛在了脑后。

我继续往下翻,下一页里贴着一张照片。

是余欢和一个男生的照片,看模样已经是大学期间。两个人站得很亲密,笑容灿烂。但不知是否是刚刚那句话的影响,我总觉得余欢的笑容里透露着一丝讨好的意味。

我把照片展示给警官看:“这是余欢的先生吗?”

照片有些发黄,警官眯着眼看了片刻,确定地摇摇头:“不是同一个人。”

我掀开照片背后,有个签名:余欢&张昕,中间画了个小小的桃心。我和警官对视一眼:看来有必要找这位张昕聊一聊。余欢消失的那十年,也许就与他有关。

找到张昕并不难,北大的校友档案里,记录着他的联系方式。张昕本人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VP,算得上十足的精英了。

虽然张昕目前已经四十多岁,发际线明显上升,肚腩也大了一圈,但还是能迅速地和照片上那个俊朗的男孩子联系起来,大概是那股子自信的劲头,从来没有消失过。

得知我和警官的来意,张昕显得很诧异:“我和余欢大学分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其实我也曾经想过恋人做不成,还可以做朋友。但余欢好像认为我对她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刻意地避开我。”

“影响太大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病发作,我忍不住进一步探究。

张昕站起来绕着他的大办公室走了几圈,点了支烟,仿佛要透过烟雾回到大学时光:“赵医生您觉得余欢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很妥帖,很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我谨慎地选择措词。

“在我眼里,她是个很善良的人。”张昕苦笑道:“她似乎总是不忍心拒绝别人,害怕不能满足别人的期望,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做到别人希望她做的事。”

“她这么好,你们为什么还要分手呢。”我忍不住嘲讽了一句。

张昕摁灭了手里的烟:“我那时候比较浑蛋,不仅没有体谅到她的痛苦,还利用她的性格让她做了一些不愿意的事情。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余欢是一个很有趣的姑娘。她虽然读的是金融,业余却总喜欢去物理学院上课。关于这个宇宙的运行机制,她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我也正是因为这样爱上她的。”

说到这,我在这个男人的脸上看到了后悔的表情。

他忍不住为自己辩解了一下:“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总希望恋人为自己做出一些改变。但我也没有想到,余欢会为我做出那么多变化。到最后,她几乎是别人眼中的完美女友,不会出错,但也没有了***。当初那个有趣的姑娘最终也消失不见了。”

我暗暗为余欢感到惋惜,她付出了那么多,最终却丢失了自己。“这是她要避开你的原因吗?”

张昕迟疑了一下:“有可能吧。分手之后,余欢有一阵子变得神神叨叨的。时常念叨着有效解个数越来越少。有一次,我有些担心,想要找她聊一聊,她却说,越靠近我,她的有效解越少,让我尽量避开她。”

有效解?我想起笔记本上的那页公式。这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我把那页公式拍了个照片,微信发给周大宝。虽然名字很土,但周大宝是我朋友圈里学历最高的一位。他在普里斯顿拿到了微观物理的博士学位,现在在美国一所常青藤大学读博士后。

由于我们两边有时差,我是在半夜接到他打来的电话。

迷迷糊糊地挂断了几次,他依然坚持不懈地打过来。最终我只得带着起床气走到阳台,压抑着怒气说:“你知道我这里现在是几点吗?!”

“谁管你是几点!你发给我的东西是哪来的?”周大宝在大洋彼岸大呼小叫。

“那个东西有这么重要的。”我打了个哈欠。

“这个作者是个天才!”周大宝热切地喊道:“他的发现会改变整个物理学界。快告诉我他的联系方式!”

阳台突然刮过一阵冷风,把我吹清醒了。

“她已经去世了。”

电话那头,周大宝也沉默了。

“那些公式,到底发现了什么?”我强打起精神问道。

“那些公式,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假设,同时在一定层面上证明了这个假设。”周大宝的声音很失落,但还是努力地给我这个外行解释:“你觉得人际关系,应当属于哪个学科?”

“如果是个体层面的,基本上应该算是心理学的范畴。如果扩大一些,那就是社会学层面的范畴。”说到自己的学科,我还是很有自信的,不过周大宝的嘲笑声让我觉得自己可能有所疏漏,又补充道:“其实经济学和人的行为也是有关系的,有一门学科就叫行为经济学。现在据说生物学在这方面也有突破。”我努力回忆了一下最近看到的科普文章。

周大宝不屑地打断了我:“完全错了,人际关系是一门自然学科,是研究量子力学的学科。”

“什么?”我怀疑自己听错了。

周大宝叹了口气:“也难怪你不相信。在业界这点也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你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随机性,个体的行为是很难进行预测的。但当个体集合成整体的时候,人群的行为就有可预测性。这一点其实和物理学是一样的。当粒子处于微观状态的时候,它的行为是很难预测的,但是当粒子的数量足够多时,它在宏观层面就有了特性。”

“这么一说,好像还挺有道理的。”我还是有些糊涂,“但这和那页公式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到自己的专业,周大宝倒是很有耐心,只是偶尔还是会显露出对我智商的鄙视:“那么***裸的德布罗意公式和薛定谔方程你都没有看出来,大学学的东西都被狗吃了吧。”

德布罗意公式又是个什么鬼!为了搞清楚真相,我只能按捺着心里的不耐烦,顺着周大宝的话问:“薛定谔嘛,我知道的,和那个什么猫有关系。”

周大宝似乎已经懒得理我了,自顾自地继续说:“这个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基于德布罗意关系式下的薛定谔方程式代表了电子云的三维空间分布,方程式的无数个可能解,表现为电子云的形式。尝试着对薛定谔方程式进行优化后,将波函数,粒子质量和势场的变量中再加入时间变量,居然得到了电子云的四维空间分布。这意味着加入时间的维度后,薛定谔方程的可能解代表着未来事件的发展发现。”

我终于忍不住爆发,大喝一声:“周大宝,***的给我说人话!”房间里妻子似乎被我的喊声吵到,不满地丢了个枕头过来。我只好委屈地降低声音:“你能用我这种凡人听的懂的话来解释一下吗。”

周大宝被我吓了一跳,终于恢复了正常人的聊天模式:“好吧,杨氏双缝实验你总知道吧,这可是高中的内容!”似乎只要我说一个不知道,他就要挂电话了。

幸好我大儿子正在读高二,偶尔听他说起过:“杨氏双缝实验是物理学里非常经典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同时提出了观察者效应的理论。当人们试图观测光子通过哪一条缝的时候,呈现的是两条痕迹,即粒子态。当人们不观察的时候,则呈现干涉条纹,即波态。这意味着人们观察的行为,能够影响光子的状态。”

“知道知道。”我连连点头,也不管周大宝是否能看得见。

周大宝终于满意地继续说:“你提供的那页公式上,作者做了一个假设,他把时间变量加入薛定谔方程,得到了一个结论:个体的未来时空是一团不确定的电子云的状态。只有当个体真正到达了那个时间点后,这团电子云才会坍塌成波函数。所以我们才会说,未来是未知的,一切皆有可能。”

“那既然未来是未知的,为什么还会有命运这一说呢?”大概是博后养成的毛病,周大宝总喜欢提问。

想到杨氏双缝实验,我突然灵机一动:“因为观测行为。”

周大宝显然对我的领悟能力很满意:“是的,如果有强观测行为介入,未来的电子云很可能就会提前坍塌。但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强观测行为,这件事一直是研究人员的困惑。而你的那位作者提出了一个天才的看法,其他个体的期望行为造成了强观测。”

“怎样的生活经历才能让他提出这样的想法。”电话那一头,周大宝还在赞叹。我的内心却无比的沉重。

我终于明白余欢的那句: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宿命是什么意思。她大概是已经推测出自己的未来被他人的强观测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未来的电子云坍塌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一边害怕得到答案,一边继续忍不住问。

“你的未来就被其他人的期望决定了。”周大宝的答案不出我意料,但依然血淋淋的:“咱们都一把年纪了,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事情,不管你怎么努力,似乎就是无法脱离那个魔咒,事情永远会往最不想要的方向进展。这个很可能就是因为你未来的电子云已经坍塌了。”

“但大部分时候,事情还是按照顺利的方向发展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这要回到期望这件事。”周大宝说:“除了他人的期望,自己作为个体的期望也是一种强观测。未来电子云受到这两种强观测的拉扯和作用。内心期望强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内心比较坚定的人,他自己的强观测会占据上风。但对于那些内心比较脆弱的人,他未来的电子云就很容易受到外界观测的影响了。”

周大宝给了我一个解释,但却是我无法对外公布的解释。虽然这件事看起来是科学,但在没有相关物理基础的人看来,就是玄学。最终我还是必须从拿手的心理学出发,给她的先生貌似一个合理的交代。

而且在内心深处,我隐隐地有些不安。如果说余欢一直生活在他人的魔咒里,那这个魔咒是否也有我的一笔?当年在咨询的时候,当我笃定地说出:“余欢你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时候”,是否也是把我的观察强加于她身上?

这个念头让我萎靡了好些天,甚至也不敢继续往下翻那本笔记,生怕看到一页公式写着,是因为我而害了她一生。

最近工作上也屡屡出错,连助理都旁敲侧击地暗示我:“赵老师,您要是最近状态不好,休息一阵也行。”休息是不能休息的,我的工作室里人不多,压力基本都在我一个人身上。家里妻子是指望不上的,她也就能顾上我们家的一亩三分地。两个孩子到高中课业也加重了,补习班的费用不能省。

中年男人最可悲的就是,生活的压力让你像陀螺一样无法停转,连逃避的喘息都显得奢侈。

所以警官联系我,说找到余欢消失前最后供职的公司时,正好是我决定要重新正面面对这件事的时候。

我又一次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依然是一堆看不懂的公式,但有一行字我是看懂了:有效解10个。这行字被大大地圈起来,看起来用劲很大,甚至划破了一点字面。圈旁边的纸皱巴巴的,蓝色水笔的痕迹有一些晕开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有一滴眼泪落在上面。

从这一页的日期看,大概是余欢在进入这家公司三四年后的时间。

我本来已经预期会听到余欢在这家会计师事务所过得不尽如人意的消息。但相反,她的前老板和同事们普遍对她评价颇高,认为余欢业务能力很强,人际关系也处得很好。

“我本来都打算让她自己带个团队,没想到后来她突然辞职了。”余欢的前老板是个精明的矮个子女人。

“可能是太上进了吧。”一堆称赞的声音里,有个弱弱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

说话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姑娘,当时她在余欢的手下工作:“我看过一次余欢崩溃。这也是她在公司里唯一的一次崩溃。当时老板想要给她升职,给我们接了个很难的CASE,结果做了一个月进展还是很慢。有一天加班结束后,我回来拿钥匙,却看见余欢一个人号啕大哭。”

“你有听见她说什么吗?”我忍不住问。

“我没敢进去,”姑娘说:“只是断断续续地听到,我不想上进,为什么人人都要逼我上进,我的能力就这些,为什么不能有人告诉我,这样就好?”

我拒绝了余欢先生会面的要求,只是托警官给了他一个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判断。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见过太多貌合神离的夫妻。有些夫妻虽然同处一室,交流却比普通的同居舍友还少。越是高知家庭,冷暴力通常越严重。

余欢和她先生,无非也就是这些原因中的一种。我又何必再次去确认自己的假设呢。

我翻开了这本笔记的最后一页。时间是余欢消失前的那一天。

这一页上,有效解大大地写着“0”。

“这意味着她未来的电子云彻底坍塌了。”周大宝说,他已经了解清楚余欢的前因后果,再回头看这些笔记,不由得心生唏嘘:“她已经没有未来了。只能在他人期望的束缚中生活。”

“余欢的消失,又有什么用呢?”

“这大概是唯一的破解方法吧。”周大宝说:“彻底地脱离产生期望的社会关系,也许可以重新电子云化。我相信余欢在和前男友张昕脱离联系的时候,可能就是在实验这件事。然而她还是不够坚决,一直到最终可能解为0了才走上这条路。”

“她会去哪呢?”我忍不住猜想。

“不管去哪都行。”周大宝说:“重要的是遗忘。只有所有的人都彻底的忘了她,这些强观察行为才会消失。在大家逐渐遗忘了她的这十年里,余欢就是那只薛定谔的猫,你不知道她是死是活,也不知道她处于何种状态。对于世界来说,余欢是未知的。”

我以为关于余欢的一切,会就这样结束。甚至我已经想好了她的墓志铭,这是早些年很红的一本书《无声告白》里的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然而,我收到了一张明信片,一张来自余欢的明信片。

准确地说,是余欢生前寄出的明信片,这毕竟不是个恐怖故事。

明信片是一座岛的风景,在网上查阅之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名叫可可斯岛的无人岛。这座岛屿坐落在太平洋的一角,距离哥斯达黎加西海岸有300多英里。一百多年前曾经被开发成旅游区,后来由于海岸线上涨,岛上居民逐渐搬迁走。岛上虽然没有人居住,但还保留着一些基本的生活设施。

所以,余欢消失的十年是去了这个岛上吗?她一个人在这座岛上居住了十年?她为什么要寄这样一张明信片给我呢?无数个疑问缠绕在我心中,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最终我是这样说服自己的。余欢既然把这么重要的生后事交给我,如果她有一些事情想让我知道,我有责任把它弄清楚。潜意识里,我觉得余欢是一个很会揣测人心的聪明人,她会寄这样的明信片给我,明显就是预料到依我的性格,绝对无法抑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探究。

哪个中年男人能拒绝枯燥平淡生活中燃起的一丝火花?

十一

前往可可斯岛没有直达路径,必须通过它临近的伊帕戈斯群岛中转。伊帕戈斯岛上至今还住着土著人,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些矮个子的高山直立人后裔也逐渐融入现代社会。

不过要直达伊帕戈斯岛还是不容易。岛上没有机场,所以我不得不先乘飞机到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到了圣何塞之后再搭船前往伊帕戈斯。这里的气候倒是很宜人,和上海热得要爆炸的气候相比,这里就如同常年处在湿润的春天一样,有一种原始的生机勃勃。

这种感觉到了伊帕戈斯岛上之后就更加明显了。我本来已经被轮渡折腾得吐了好几轮。这里的轮渡船吨位很小,一点风浪就起伏得很厉害。我这种连车都晕的人,只觉得胃里被搅得翻天覆地。

然而不适感从登上伊帕戈斯岛之后,就神奇地消失了。潮湿的海风带着一丝咸味,混杂着热带植物的气息,很快抚慰了我身体的不适。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渴望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所有的压力和烦恼似乎都留在那个现代社会里。

幸好我还记得我的任务。余欢这个名字像一个密码,时不时催促我不要忘了正事。

伊帕戈斯岛不大,岛上只有三四家旅店,而且都聚集在岛的东南角,主要是因为这里地势比较高,不容易受到涨潮的影响。我手机里存了张余欢的照片,在我想来,十年时间并不算很长,在这附近找找年纪比较大的妇人,想必能打听到些消息。

但出乎我意料,大概是近年来伊帕戈斯岛旅游业开发得比较好,国内好几条航线开通了非圣何塞的航班后,来岛上度假的中国人络绎不绝。光是我住的旅店,就碰上好几拨国内游客。有夫妻,也有穷游的年轻人。而在岛上这些土著人看来,亚洲人的长相很难有区分,更不要说三十岁和四十岁的女人有什么区别了。

打听了一圈,没有任何效果,我的信心蔫了大半,在酒店里要了打啤酒,决定坐在沙滩上吹吹海风。

伊帕戈斯的海风特别寂寥。

我也去过不少海岛度假,巴厘岛,济州岛,冲绳,却没有一个海岛的海风让我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历史太久远。远远的,我似乎看到可可斯岛在黑夜里若隐若现的样子,沉默,凝重。

大概是这种心情作祟,老高夫和我搭话的时候,我难得地没有拒绝,反而抛了瓶啤酒过去。有什么比在古老的岛上,听一位沧桑的老人讲故事更有意境的事呢?

“年轻人,你是来岛上度假的吗?”老高夫已经七十多了,从一出生就在岛上,当了五十多年的渔夫。

年轻人这个词似乎有魔力,让久违的蔫坏劲从我五十多岁的身体里爆发出来。

“我来这,是为了一个女人。”

“噢太浪漫了!浪漫的中国人!”老高夫和我碰了下酒瓶,咧着嘴笑道:“这个女人一定有个很美的名字吧,像我的赛琳娜一样。”

“嗯,她叫余欢,翻译成你们的语言就是happyfih,快乐的鱼。”

“噢,多么自由的名字,中国人的浪漫!”老高夫举起大拇指,说着说着却露出迟疑的表情,“这个名字在中国很常见吗?我在十年前,也见过一位happyfih。”

酒瓶从我手里滑落。

十二

人生很有趣的一点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种未知让人充满不安,紧张,但也充满期待。就像现在,当我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却在沙滩的一位老渔夫口中,得到了余欢的消息。这除了证明命运的反复,别无他解。

老高夫对余欢的照片记忆已经很稀薄了,但余欢眼角的泪痣还是让他准确地想了起来:“就是她,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第二个亚洲女人眼角有斑。”

说完,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露出有些悲伤的表情:“年轻人,你要找的女人就是她吗?如果是的话,那你还是放弃吧。这条Happyfih应该早就不在人世了。”

“为什么?”我没有告诉老高夫余欢最近才去世。

“十年前,我卖给了这个女人一条小渔船,她自己一个人去了天堂岛。”老高夫说。

“天堂岛?”

老高夫指了指黑暗中的可可斯岛:“就是那里,我们有个传说,只有想要离开人世的人才会去那座岛。那座岛,去了就回不来了。”

我跟随老高夫回到他的家里,这是个用泥沙堆砌成的小房子,屋顶是用晒干的芭蕉叶一层一层地盖着,看起来很是简陋。

内部的设施也完全风格一致,风化地坑坑洼洼的大石头垒成的床,被虫子蛀了一个一个孔洞的椅子。老高夫翻箱倒柜地找了半天,终于在他老婆的帮助下翻出一张年代久远的照片。

“那会儿我还从来没见过这种照完就可以打印出来的相机。”说起当年和余欢的合照,老高夫依然啧啧称奇。

我顾不上纠正他拍立得早已经是很常见的东西,仔细端详着这张照片。余欢和明显比现在年轻一点的老高夫,站在一艘很破的小木船前,难得地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

“这么艘破船能划到可可斯岛吗?”我不敢相信。

“什么破船,那可是我心爱的‘黑珍珠号’!”老高夫气得跳脚:“要不是我年纪大了划不动了,我才舍不得把它卖给她。别说划到天堂岛,就是跨越太平洋也没问题!”

高夫太太凑上来安慰道:“这个你不用担心,这船虽然看起来破,但还是很牢固的。这姑娘划到可可斯岛肯定没问题。”

当然没问题,她不仅划过去了,还好好地回来了。

“我想去可可斯岛看看,哪里能买到船票或者能雇人送我过去吗?”

老高夫和高夫太太一起摇头:“这你就别想了,一年前海平面上涨,可可斯岛已经完全被淹掉了。就是送你过去,你也上不去。”

十三

绕了一大圈,线索还是断了。现在我只知道,十年前余欢从老高夫手里买了艘船,然后自己划到了可可斯岛上,可能待了一段时间,也可能待了十年。然后预期到自己的身体可能面临死亡,于是回到上海租了间房子,临死前留下遗嘱托付给我。

这其实和她的性格很像。在伊帕戈斯岛的这趟行程里,越靠近这座岛,我想起了越多关于余欢的事情。说来也奇怪,我们其实只有很短的时间打过交道,但似乎我对她的了解,比她亲人都多。

余欢是这么给我介绍她的名字的:“我的梦想,是在一座孤岛上,一个人默默地度过自己的余生。所以我叫余欢。”很古怪的介绍,却让我印象深刻。

现在看来,倒是真的一语成谶。

我在旅馆里退了房,和老高夫告别,打算回家了。

“你就这么走了,不再找你的Happyfih了吗?”老高夫瞪大眼睛。

“还能找什么?岛上我也去不了了。也找不到更多的线索了。”我苦笑。

“Nonono,年轻人不要这么快放弃,多去看一看,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老高夫突然很坚定地握着我的手,比画了一个向天空的手势:“阿帕神会实现你的心愿的。”

看了看还有不少的时间,我决定按老高夫的推荐去阿帕神庙附近逛一逛。这里有个集市,每隔三天会有一次对阿帕神的祭祀活动,届时会有很多土著人出来售卖纪念品。

来都来了。最终老高夫这句对中国人百试百灵的魔咒打动了我,我决定去买点纪念品带回去。

祭祀活动是个很有趣的集体舞蹈。数十个成年男性,脸上和身上都涂着五颜六色的植物汁液做成的染料,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讲诉阿帕神当年降临的故事。

那些咿咿呀呀的古老语言对我来说完全没意思。但我却有个意外发现。

祭祀场地入口处的宣传照上,我看到了余欢的照片。她像个小姑娘一样,穿着土著人的花裙子,在祭祀的舞蹈中一起手舞足蹈。

我突然就体会到了古诗里说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我跑去找到祭祀舞蹈的领班,问这张照片是怎么回事。领班是个年纪很大的老妪,她眯着眼睛看了很久的照片才想起来:“这个姑娘过去的十年里,偶尔会来集市上交换一些东西,有空的时候,也会和我们一起跳舞。”

“这里有谁和她比较熟吗?”我急忙问。

老妪摇摇头:“没有人认识她,她也不和我们任何人过多地联系。她来了,我们欢迎。她走了,我们不多问。”

我瞬间对这个垂暮老人肃然起敬,这是大智慧啊。

十四

在伊帕戈斯岛的最后一天非常有趣。这就像是玩解密游戏一样,当你发现了一条线索以后,你会逐渐找出更多的碎片,而最终拼凑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幅全景。

余欢的事也是这样,我本以为已经找不到任何线索,但祭祀舞蹈的照片却给了我新的思路。余欢虽然独自住在可可斯岛上,但还是需要和伊帕戈斯岛上的人交换生活用品。所以,只要我留心去找,十年的时间总是能留下很多痕迹。

泰坦尼克号里有一幕,年老的萝丝身边放着她这些年经历的照片,去跳伞,去骑马,去当飞行员。而现在的我,就像电影里的导演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去拼凑余欢人生的图景。

这是多么美妙的十年。

我找到一幅余欢画的油画,她用这幅画换了一包玉米种子。油画画的是她在岛上的生活,夕阳的余晖下,她像一个小妇人一样倚在木门旁,美得让眼睛都涨涨的。

我找到了一句中文。是余欢在交换猪肉的时候教给土著人的小姑娘,快乐的鱼。

我找到了一张邮局的收据,很多很多的书,签名人是余欢。

我听到了她唱过的歌,看到了她跳过的舞,欣赏了她见过的日出与夕阳。

……

我终于安心了,余欢人生最后的十年,终于逃脱了魔咒,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然而,这真的是真相吗?

十五

我曾经非常痛恨自己这种怀疑主义者的性格,而此刻,尤其严重。

坐在圣何塞飞回上海的飞机里,我强迫自己去欣赏窗外的云朵,但心思依然还是忍不住回到我的背包里。那里面最夹层的地方,有一个白色的信封。

这是老高夫老婆卖给我的。

确认了余欢在岛上的生活之后,我再一次与老高夫夫妇告别,表示自己这次真的要走了。

“你找到你的Happyfih了吗?”老高夫有些紧张。

“找到了,happyfih确实很happy,这就够了。”

听完我的话,老高夫似乎如释重负,拍拍我的肩。我的疑心病此刻又突然发作,回想发现余欢行踪的整个过程,看起来似乎也太顺利了些,仿佛有人设计好了一切,刻意展示给我看。而老高夫的表现,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我的怀疑。

所以,当老高夫老婆单独找到我,暗示我她手上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时,我犹豫了很久,还是买下了那个信封。

十六

回到上海后,我重新回归到之前有序的平淡的生活。几个月后,周大宝从美国回国做复旦的访问学者,我们两个老友时隔多年终于又有机会坐在一起重新聊聊天。

“余欢这事真是太可惜了。”周大宝点了支烟:“她要是当年读了理论物理,也许咱们中国真能出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摇摇头:“事已至此,让故人安息吧。”

“对了,我记得你之前给我发过微信说在伊帕戈斯岛上找到了余欢的消息?”周大宝好奇地问。

我想起自己在岛上最后一天时,曾经很高兴地告诉周大宝进展,不过后续就没有再告诉他了。

“嗯,不过后来,我又收到了个信封。”我大概描述了一下老高夫老婆给我信封的过程。

周大宝的神色却突然凝重起来:“老赵,这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怎么?”我突然有些不好的预感。

“上回通电话的时候,咱们说过杨氏双缝实验。”周大宝说。

“嗯,强观测行为会让未来的电子云坍塌。”这个理论让我印象深刻。

“和杨氏双缝实验齐名的,还有另外一个延迟选择实验。”周大宝难得地有耐心地解释道:“简单地说,延迟选择实验就相当于在杨氏双缝实验的基础上,在两条缝上都分别装上粒子探测器。打开探测器开关,我们就能够知道某个粒子究竟是从哪个狭缝中过来的;关掉探测器开关,我们就不能知道粒子的来源。首先我们发现,打开探测器开关,我们得到的是两个单缝衍射条纹;而关闭探测器,我们得到的是双缝干涉条纹,再这一步说明的依然是,观测会决定结果。

但进一步发现,即便粒子已经通过了狭缝,如果我们这时拨动探测器开关,条纹仍然会发生相应变化,然而依照经典理论,不论粒子在双缝处发生了什么,当粒子通过双缝之后都不应该再被双缝所干扰了;这个结果就好像双缝的影响被「延迟」到粒子运动到屏幕的那一刻才体现出来,所以叫作延迟选择实验。”

“这意味着什么?”我听得云里雾里。

“这意味着,人们现在的观测行为,会影响过去的状态。”周大宝小心翼翼地说:“关于余欢岛上这事,我有一个假设。”

他大概也被自己的假设吓到,咽了口口水才继续说道:“余欢很可能是希望通过你的观测,来影响她过去十年的生活。”

周大宝说的每一个字我都懂,但连在一起我都不懂。

周大宝大概也看出我的茫然,继续解释道:“我们之前说过,余欢这十年,由于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所以她其实是处于薛定谔的猫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这十年里,她的生活有无限的可能。但当你踏上那个岛开始,你就像延迟选择实验里的探测器开关一样,你的行为成为了一种观测,而这种观测决定了余欢那十年会坍塌成什么样子。”

“所以我才觉得那些线索像是有人设计好了一样!”我恍然大悟。

“是的,大概就是余欢,希望通过你的观测,让她过去的十年坍塌成她设计的样子。如果你相信这就是她过去的生活,你的期望就成为一种强观测。那么她的生活就会真的成为你看到的样子。”周大宝沉默了片刻,不安地问:“那个信封,你没有打开吧?”

我手中的啤酒瓶掉落在地上,啤酒流出来浸湿了一个开口的信封,透出里面的内容。那是一封协议,是余欢和老高夫签订的协议。老高夫要在有人来询问余欢名字的时候,把她事先安排好的内容展现出来。信封里还有另外一张老高夫老婆***的照片,那张照片上的余欢,衰老,颓废,生活里的沧桑和不尽如人意都刻在脸上的沟壑里。

啤酒瓶在地上炸裂开,那一刻,我听到了生命破碎的声音。

小说《太阳系班车》 孤岛余欢 试读结束。

书友评价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