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乡村阅读网 > 都市 > 我在东北当特工
《我在东北当特工》最新章节 我在东北当特工元东孟思齐全文阅读

我在东北当特工 荀鹿

主角:元东孟思齐
主角是元东孟思齐的小说是《我在东北当特工》,它的作者是荀鹿写的一都市类小说,文中的都市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1953年,哈尔滨突然发生几次命案,搅乱了时局。正值“抗美援朝”的关键时期,特工却接连被杀,与此同时....
状态: 已完结 时间: 2020-08-05 07:08:28
在线阅读 放入书架

扫描二维码到手机阅读

  • 章节预览

(一)

有一个鬼魂在在老戴耳边无比恐怖地嘶叫了一声,老戴魂飞魄散,挺尸一样从被窝里蹦起来。

那个鬼魂又叫了一声!老戴浑身激灵颤抖了一下。

然后那个鬼就吱吱呀呀没完没了地叫起来,无比恐怖。

老戴把双手捂在眼睛上,揉了两下,渐渐稳定了一点情绪。床头边小餐桌上闹钟还在嘶嘶哑哑地叫着,老戴怔怔地想了一会儿,伸手把闹钟按死了。

鬼叫终于消失了。

老戴蹑手蹑脚地象只虫子一样钻回被窝里,好像生怕惊动了什么人。

他左滚一下,右滚一下,让厚重的棉被把身体严丝合缝地包裹起来。这会让他感到安全一点儿。

房间里黑魆魆的,沉重的棉布窗帘覆盖了窗户,遮住了清冷的月光,只在火炉烟筒伸出去的小气窗的缝隙之间,偷偷漏进一点儿寒凉。

窗外依稀有左邻右舍起床,洗漱,走动的声音,这个早上渐渐有了些活人气息。

老戴重新蜷缩在被窝里,丝丝缕缕地闻到一缕血腥气。

哪儿来的血腥气?

老戴再一次感觉到又鬼魂逼近。那个鬼呲牙咧嘴,满脸血污,像一只奇形怪状的猴子蹲在他的床头上,脑袋就紧紧地贴着自己的脸,血腥味钻进他的鼻翼,他的喉咙,他的脑子。

那个鬼魂笑嘻嘻地看着他,翻来覆去喋喋不休地嘟囔着:“你为什么要杀我?你为什么要杀我?你为什么要杀我?你为什么要杀我……”

老戴拼命摇头,抵死挣扎,却纹丝不动,它的四肢僵硬,像是被钉死在了床板上。

鬼魂身上散发的血腥气越来越浓烈,飘散在枕头上,被子上,床板缝里,洗脸盆里,马桶里……

“我是不是杀人了?”

一个可怕的想法突然跳出来,在他的脑子里蹦了两个来回,又一下子撞得粉碎。

他伸腿拉胯钻出被窝,努起鼻子四下里嗅着气息,然后突然翻起了枕头。枕头下面,压着一条毛线围脖。

那是一条针织的毛线围脖,宽松,厚重,围在脖子上又严实又暖和。

老戴睡觉之前,习惯性的把围脖摘下来,小心地折叠起来,压在枕头下面。这样不但可以让围脖保持温度,还可以垫起枕头的高度。

每一天都是这样,但是今天很明显有一点不同。

老戴把围脖凑到口鼻边上,使劲地闻了闻,那股血腥气猛地窜了出来,呛得他一阵干呕。缓了一缓,他又仔细的看了一眼,暗淡的光线中,围脖上有一片很明显的黑褐色的污渍,是风干了血迹。

老戴长长地呼了一口气,他放了下心——没错,自己确实是杀了人了!

转而,他又苦笑了一下,已经很多年没有亲手杀过人了,手法竟似有点儿生疏了。

这是1948年12月29日,星期三,凌晨5点30分。老戴在噩梦中惊醒。

(二)

老戴从梦魇中惊醒的时候,元东却正沉溺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噩梦中,无法自拔。

梦里的天色像末日一样青黑阴沉,无边无际的细雨绵绵密密,冷风一刀一刀的割过。

阴冷,潮湿,绝望。

元东能够清晰的看见年幼的自己站在河北保定的村庄里,身后是家中那破败几乎散了架的小草房。

爹妈死死地拉住自己,而自己则像头野驴一样挣扎,厮打,试图脱逃。

爹妈的眼睛里都含着泪水,但是都不敢出声。只有他自己的哭嚎尖利刺耳,肆无忌惮。

远处,两个穿着深灰色长袍的男人,拖着一个少女,撕扯着走向一辆驴车。

元东呜呜嚷嚷地哭喊着:“姐!姐!你回来!”

那个少女,就是他的姐姐。

姐姐的眼神里全是惶恐,她嘴里喃喃着说着什么,但是元东距离太远了,他听不见,只有嚎哭。

爹叹了一口气,说:“走呗,走呗。走远了,看不见就好咧。”

娘直勾勾地盯着那两个男人把姐姐推推搡搡弄上了驴车,一个男人论起鞭子,啪啪抽了两声鞭花,娘倏然惊了一下好像那两鞭子抽在了自己的身上。

那驾车的驴受惊了一样,撒腿就尥,另一个男人和姐姐坐在车斗子里,死死地按住姐姐。

姐姐一开始还惶恐地盯着元东,呢喃不停地在说着什么。驴车开始跑动了,她也忽然狠心扭过头去,再也不看远东一样。

元东也只止住了嚎啕,只剩下半声半声的抽泣。

驴车终于跑远了,像一个小黑豆,最后消失在大路上烟尘里。

接着,忽然下起雨来。

元东怔怔地站在雨中,浑身湿透,但浑然不觉。

爹和娘拉扯着他:“回去,回去,进屋里……你姐走啦,过好日子去了,以后吃香喝辣的,不回来啦!”

元东拧拧扯扯还不死心:“啥叫吃香喝辣呀?我姐最疼我了,他有好吃的保准得给我留着……”

“你姐上咱们主子家里当丫头去了!”娘抹了一把眼泪,说:“谁叫咱家是主子的奴才呢!咱是包衣阿哈,爹妈是奴才,你姐是奴才,你也是奴才。主子向奴才要人,那是天经地义的。”

爹和娘想拽死狗似的把元东拉进了小草房里,房子里在漏雨。

元东一屁股坐在地上,继续撒泼嚎叫:“啥叫奴才?啥叫奴才?我都听人家说了,现在都是中华民国好些年了,皇上都没有了,更不许有奴才了!叫他们把我姐还回来!”

爹一巴掌抡过去,在元东的脸蛋子上扇出了好几条指印:“畜生!咋敢胡说?什么叫没有奴才了?奴才就是奴才,到啥时候都是!”

元东一下子噎住了。梦里的那个年幼的元东,和那个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梦却梦魇其中无法自拔的成年的元东,都僵硬了。

他彻底明白了,姐姐回不来了,姐姐成了别人的奴才了。

那一年,元东十岁,姐姐十四岁。

在梦境之中,成年之后的元东就像一个幽灵隐藏在小草房的旮旯里,观察着眼前的自己和爹妈,他不能在梦里说话,无法参与其中。他只能默默地忍受。

忽然之间,风也停了,雨也停了。一切都凝固了。

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男人忽然一脚踹开了残破的门板闯了进来。

“你家姑娘死了!”那个男人厉声呵斥,他转向梦中年幼的元东:“你姐,死了!”

梦里梦外的两个元东都无比恐惧,他们想呼喊,嗓子却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气若游丝。

忽然,一只手掌拍在他的肩膀上,元东一瞬间从梦中惊醒,挺身坐起,冷汗淋漓,气喘吁吁。

一个身材高挑的年轻姑娘,穿着干净利索的军装,站在他身边,双手提着一件棉军大衣,似乎是刚想盖在他的身上,却把他惊醒了。

姑娘一时间显得有点儿局促,期期艾艾地问:“怎么了,主任?您做噩梦啦?”

元东怔了一会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依然是坐在会议室里,刚才是趴在会议桌上睡着了。

在这个凌晨,住在道外区景阳街45号圈楼里的老戴,和南马路哈尔滨市公安局里的元东,两个人同一时刻从噩梦中惊醒。

会议室只是个狭小的房间,摆着一张长条桌子和几把高高低低款式不同的椅子——这个时候,哈尔滨刚刚解放不到三年,哈尔滨市公安局的条件还不富裕,办公的家什都只是凑合着用。

好在屋子里点着一座火炉子,炉膛里压着柴火和煤渣,烧得热火朝天。

元东抓起会议桌上的大号搪瓷缸子,灌了两口凉茶水,掩饰一下自己的失态。

“哦,没事儿……”

元东说:“火炉子烧得太暖和了,一时没挺住,睡过去了。”

“你都熬了好几个通宵了,怎么不找张床好好睡一觉?”姑娘略带责备的说,顺手还是把大衣披在了元东的肩上。

“哪有心思睡觉啊?锦州,长春,沈阳的战斗打得如火如荼。咱们哈尔滨现在是大后方了,但是局面更复杂了……”

元东装作漫不经心的站了起来,大衣滑落,挂在了椅子背上。那姑娘也装作没注意到。

元东走到火炉边,拾起炉钩子,掏了掏炉膛的里的火,喃喃地说了一句:“太热了吧?”气氛突然有点儿尴尬。

好在这时有人敲门,急匆匆的响了几声。元东和那姑娘都如释重负,异口同声地喊:“请进!”

门开了,一个年轻警察探头进来:“主任,小孟,正好你们都在……”

“怎么了?”元东问。

在深寒的凌晨急匆匆的找到会议室里的人,一定有不寻常的情况发生。

“接到道外分局东来派出所的报案,杀人案件!”小警察严肃地说。

元东,33岁。任哈尔滨市政治保卫处(一处)情报室主任。

那个姑娘名叫孟思齐,时年26岁。任哈尔滨市公安局情报室机要秘书。

(三)

哈尔滨是解放战争中我党接手的第一个大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长子。

1946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撤离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和平进驻,哈尔滨从此解放。

中共哈尔滨市委派18名干部接管***警察局,组建哈尔滨市政府公安局。同年4月30日,哈尔滨市公安局正式成立,地址设在道外区南马路48号。

元东主管的情报室,是隶属于哈尔滨市公安局政治保卫处(一处)不对外公开的机构。

那时候的哈尔滨是著名的远东国际大都市,也是各方势力角逐的主战场——***的潜伏特务,日本投降时遗留的内线,苏联红军的情报组织,美国中央情报局远东机构,南朝鲜的情报贩子,北朝鲜的军队特工,甚至还有以色列的犹太人……都在这个城市里逡巡着,窥探着,伺机待发,蠢蠢欲动。

鉴于当时哈尔滨的情报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具体状况,经中央军委联合部署,在刚刚成立的哈尔滨市公安局系统中设置了“情报室”这一机构。

“情报室”的职能是在应对接管大城市之后的复杂形势中,判断甄别地方治安案件中可能与潜伏敌特有关的信息,并负责与军事情报机构之间移交案件与跟踪沟通;以及采取适当方式具体处理可能存在的涉及敌特的案件。

这是中央军委的高瞻远瞩——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占领大城市之后的管理工作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不仅是政权,经济,军事乃至于情报工作,都要面临与以前不同的形势。

在这个时候,掌握在我党手中唯一的大城市就只有哈尔滨市,在哈尔滨公安局设立政治保卫处情报室,具有重要的探索精神和样板意义。

(四)

这个凌晨突然发生的杀人案,让元东感觉到了一丝非同寻常的味道。

松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北二道街的胡同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下了一夜的细雪,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被冰雪掩埋,看起来就像靠着墙根儿堆起的一个大个儿雪人。

尸体是早上五点半左右,被掏厕所的臭春发现的。

道外这一片儿都是些“圈楼”和低矮的平房,房子里都没有卫生间,平时白天居民们要拉屎撒尿,只能到室外的公共厕所。

如果是晚上,尤其是深寒的冬天的晚上,居民们一般都是把屎尿拉在自己屋子里的泔水桶里,第二天一早上再提着泔水桶倒进公厕的粪坑之中。

那些公共厕所大都建在街边巷尾,没有什么人愿意在隆冬的深夜里,走上两条街跑到黑咕隆咚的公共厕所去撒个尿。

所以,到了冬天的晚上,这些犄角旮旯就成了少有人行的黑暗偏僻之地。

在这里杀人抛尸,似乎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臭春是道外这一片儿的掏粪工。

每到冬天,趁着粪坑里的屎尿冻成冰坨子,他要把每一间公厕的粪坑清理干净,把那些杠杠硬的粪柱尿冰一块一块的敲开,掏出,装到一挂驴车上,趁着黎明之前夜色朦胧,赶到松花江边上。

江边上有从松花江北岸农村专门赶来等着的农民,他们在天亮之前赶着驴车或者爬犁走过冰封的江面,等着把这些粪尿拉走,回到村里找块地方存下,隔年开春沤成肥料,用来做庄稼地里的农家肥。

臭春干得很起劲,不到三个小时,已经把一间公厕的粪坑清理的干干净净。

这座公厕的规模比较小,收拾出来的东西显得那么零碎单薄。

臭春觉得一身干劲没有发挥到淋漓尽致,心头未免有一点儿失落,所以他决定趁着时间还早,再去掏一间公厕。

当臭春赶着他的粪车来到北二道街尽头,一不小心车轱辘轧到了这个家伙,“咯噔”一声,拉车的驴吓了一个哆嗦,很悬疑惊悚地嚎叫了两声。

这晚上一直在下着轻碎的细雪,天色阴沉,没有月光。臭春借着雪地的微光依稀看到靠着墙根倒着一个雪人。

臭春吓了一跳,意识到有点儿不好。

他跳下车来,顺手抓起驴驾辕上挂着的煤油灯,凑过去看了一眼——没错,像是个死人。

臭春撒腿就跑,一口气跑到道外东来派出所。

(五)

老戴的住宅,是在道外靖宇街和景阳街交叉路口的一座“圈楼”,临近水都电影院。

哈尔滨的“圈楼”通常是一栋三层或四层的正方形楼体,四栋楼围成一个圈儿。从二楼以上,每一层都有一圈向外延展的露天走廊。中间是一个大院子,有一个大门开着。

圈楼建筑通常都是俄罗斯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外墙立面雕梁画柱,缤纷精致,房檐窗框等处都有各种形状的浮雕——葡萄,石榴,龙凤,蝙蝠、瑞鹿和仙鹤。西洋式的建筑加上中国味的浮雕,土洋结合。

圈楼的居住功能有点儿类似老北京的大杂院,一层楼四面能住下二十几户,三四层楼的住户就至少有七八十家,都是些普通市民阶层——看店的掌柜,上班的工人,走街串巷的小贩,开公交车的司机,从部队上退下来安置的老兵,也有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等等各色人家。

让我们来倒叙一下——北二道街公厕命案发生之前的三个小时,也就是1948年12月28日下午,约莫三四点钟的时候,老戴正在火炉上烤着两个豆包,准备吃晚饭。

有人敲老戴的房门。

老戴推开门,见门外站着的是圈楼对面的住户吕二嫂。

老戴住在圈楼东侧二楼正中间儿的一户房子,他的地板下面就是大门洞子。吕二嫂就是住在老戴对面的那一侧的对门邻居。

老戴是个单身的老爷们儿,东北人俗话叫“老跑腿子”。吕二嫂是个五十来岁的寡妇。孤男孤女不便于共处一室,此时便只好一个门里一个门外站着说话儿。

吕二嫂说:“老戴呀,我上次跟你说的那事儿,你给个准话呗!”

老戴装糊涂:“那事儿?哪事儿啊?”

吕二嫂呵呵冷笑:“装聋是吧?想不起来了是吧?那也行,你让我进屋,我细细地跟你再说一遍。”

说着就要往老戴的屋里闯。

老戴慌忙倚住门框,抻开胳膊拦住她:“别,别,我屋里……那个,昨晚的尿桶还没倒呢。”

吕二嫂得了胜,洋洋得意:“嗯呢,我就冲你尿桶的面子,今儿不进你屋里,不过你得给我个准话儿!”

老戴眯起眼睛使劲想了想,苦笑:“成,我去还不行么?”

吕二嫂这才心满意足地从碎花布大棉袄里头掏出一张深绿色的纸条,递给老戴:“拿住喽,今晚上电影票,我好不容易求小白给你留出来两张。”

小白也是圈楼里的邻居,住在吕二嫂楼上,是个十九岁的姑娘,在水都电影院当卖票员。

老戴不好意思地接过票子看了看,是水都电影院晚上六点半的电影,10排8号的座位。

“两张连票,我顺手给撕开的。”吕二嫂微有歉意地说:“撕得不齐,豁牙漏齿的,让你见笑了。”

“没事没事。”老戴说:“不就一张票吗?又不是一张钱。”

“你的是8号座,对方是9号座。你早点儿进场,提前跟人家女方见个面儿,东拉西扯的唠两句嗑,套套近乎呗!”吕二嫂说:“这要不是小白在电影院,咱们走个后门,那可根本买不着!”

老戴说:“那是那是,你费心了!这怪不好意思的,票钱,我明儿取钱给你!两张票怎么的也得三千块吧?”

1948年冬,中央银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刚刚开始发行,还没普及到老百姓手里。哈尔滨市民生活中使用的还是东北银行的旧币,面值很高。

听了这话,吕二嫂呵呵笑着:“算啦!这两张票算我的,到时候你跟人家好事成了,就当我随份子了!”

老戴低低的应了一声:“但愿,但愿!”

吕二嫂转身走了,边走边说:“老戴你可好好的,我等着喝你的喜酒咧!”

老戴看着吕二嫂忙忙活活的走过长廊,转角,再转,走过对面的长廊。

一转圈的走廊都是焊接的铁架子铺的木板,年深日久,早已系稀酥糟烂,一脚踩上去发出吱吱嘎嘎的叫声。

吕二嫂走到自己房门前,又扭头看了一眼老戴,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老戴,你得给我这个媒人长点脸,我等你喝你的喜酒呐!”

老戴也大声说:“得咧,我谢谢你啦!”

吕二嫂满意的推门进了家。

老戴知道,吕二嫂最后的这两句话,完全不是为了嘱咐他,而是说给上上下下左邻右舍听的。

在这座景阳街45号的圈楼里,只有他老戴一个老光棍和吕二嫂一个寡妇。

老戴在这里住了三年了,邻里间的流言蜚语也隐隐约约听过几句。

吕二嫂的夫家是开火车的,伪满的时候,借着开火车的机会给山里的抗联送过物资,1941年被叛徒出卖,让日本宪兵队抓去,生死不明。

有人说,老吕被日本人枪毙了。也有人说,老吕是被送到平房的关东军细菌部队给做了活体实验了。

总之,吕二嫂没了丈夫,成了一个名义上的寡妇。

十来年了,吕二嫂看不出一点儿悲伤,她独自把儿子抚养长大,没让儿子受过一点委屈。

她自己开了个裁缝店,接点儿缝缝补补做成衣的活计,养活自己和儿子。

她天天穿得溜光水滑,尽管衣服都不是新的,但是收拾得干净又整洁,看着就像个体面人。

她的年纪还不算老,收拾一下眉梢眼角的皱纹,扑上点儿脂粉,就像个四十出头的小寡妇。

她为了证明自己对于可能死了的老吕的忠贞不二,拒绝了无数的保媒拉线的好事之徒。

直到圈楼的邻里之间风言风语地传出她和老戴如何如何,吕二嫂觉得自己的尊严和荣誉遭到了诽谤,但是她大度隐忍,不动声色,开始给老戴张罗着相亲。

她以此表明自己跟老戴之间纯属君子之交,江湖道义,远亲不如近邻,但是绝无龌龊之事。

所以,她三番几次的找到老戴,两人站在走廊之中,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商量相亲事宜。

老戴心照不宣的配合着吕二嫂的戏码——所以,这个晚上,他要去相亲看电影。

(六)

老戴关上门,拉亮电灯。

哈尔滨的冬天黑得太早,下午四点钟就已经红日西沉,夜幕低垂。

炉盖子上的两个豆包都已经烤成了半边黑疙瘩。

老戴把两个豆包摘下来,小心翼翼地扣掉考糊了半边黑皮,就着一碟咸黄瓜,一壶热茶吃了个半饱。

三年了,老戴已经习惯了这种饮食,这股味道。尽管他在梦中还曾经回忆起南京的鸭子,重庆的火锅,上海的西餐,但是他的舌头已经忘记那些味觉,梦中所见的,只不过是一些幻象而已。

老戴噎着嗓子眼儿,咽下最后一块豆包,灌了一口茶水,心想:这就是活下去的代价!

相亲,还得去相亲!老戴提醒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如果有人给你保媒,你就一定要去相亲,如果你不去,你就变成了一个孤僻的,不合群的家伙。

这样的家伙是会引起关注的,你邻居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议论你,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家长里短嚼舌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变成一根导火线,或者一根绞索绳。

所以,你必须要保持自己成为一个正常人,不能有任何特异之处——老戴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两遍,早晨醒来一遍,晚上临睡一遍。

老戴发了一会儿呆,慢慢地站起身来,打开简陋的一架衣柜,翻出一套八成新的中山装,一顶水獭毛的棉帽子,慢悠悠地穿戴好。

看了看时间还足够,又烧了一壶开水,洗了一把脸。

临出门之前,他把毛线围脖仔细地缠在脖子上,在镜子前面照了两眼,觉得还不错,像个相亲的好样子。

看了一会儿,觉得似乎少了点儿什么,想了一下,他又从床边的小书桌上捡起一只钢笔,周正的插在了左胸口袋里,露出半截明晃晃的钢笔帽,这样才像个有身份的知识分子。

老戴出了门,上了锁,慢吞吞地下楼。

他要让更多的邻居看到,他出门了,去相亲了,是吕二嫂给他介绍的对象。

水都电影院就在老戴住的圈楼边上,步行大概三五分钟就到了。

老戴看了看腕上的手表,还不到六点钟,时间还有点早。

他决定拐到靖宇街上去溜达溜达。

很多时候,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都是由一个不经意的决定造成的。

靖宇街,是哈尔滨道外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以前叫做正阳大街。抗争胜利,共产等人民政府接管之后,为了纪念坑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将其更名为靖宇街。

老戴沿着靖宇街朝里走——靖宇街和景阳街成T字形格局,靖宇街的尽头是横着的景阳街,从两条街交叉口的位置进去,以靖宇街为脊柱,南北两侧呈鱼刺状对称排列着十余条街道,在靖宇街北侧的叫做北头道街,北二道街,北三道街……在南侧的就称为南头倒街,南二道街,以此类推,直到二十道街。

老鼎丰,正阳楼,世一堂,同记商场,东来顺……哈尔滨数的出来的老字号几乎都在靖宇街上有门面。

还有三天就到新年了,东北人的说法是“阳历年”,跟阴历的春节相对照。

靖宇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其中不乏苏联人,朝鲜人。各家铺子都开着明晃晃的灯,照着橱窗里的各色货物都透着那么喜庆。

哈尔滨解放已经有三年了,城市管理已经趋于平稳,市民生活渐渐安居乐业。南边不远处的长春,沈阳和锦州刚刚打玩一场残酷的大战役。相对而言,哈尔滨已经算是一块悠哉游哉的乐土了。

老戴慢悠悠地闲逛,在心里盘算着时间,他打算走到七道街附近的时候就扭头往回走,时间大概刚刚好。

街边上刚好有一个买炒货的,新出锅的五香瓜子,花生,栗子装满了好几笸箩,香喷喷地散发着热乎劲儿,勾搭着过往行人肚子里的馋虫。

老戴忽然想到,既然去相亲,不买点儿东西总是不像话。

炒货老板是个黑胖子,好像是安徽人,操着一口豫皖交界的口音吆喝着:“花生瓜子喽!五百大元半斤!”

老戴凑近去,手***裤兜里,正要摸出两张票子,刚想说“给我来半斤花生,半斤瓜子!”

话还没出口,忽然身边悄悄儿的凑上来一个男人,压得细不可闻的声音,几乎是贴着他的耳边说了一声:“戴老板!”

老戴的手僵住了!他整个人都僵硬了!

“戴老板!”那个人显得又激动,又慌张,又压抑:“真的是你!”

老戴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慢慢地呼出了一口冰冷的呵气。

他冷静地转身,背向那人,低低地说:“跟我走!”

小说《我在东北当特工》 第一卷 第1章 试读结束。

书友评价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