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乡村阅读网 > 资讯 >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小说全集 习近平李克强全本资源在线阅读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小说全集 习近平李克强全本资源在线阅读

2019-04-13 09:04:26   编辑:曼文
  •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

    佚名 状态:已完结 类型:资讯
    小说详情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 小说介绍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该小说的主角和配角叫习近平李克强,是作者佚名所著的职场小说,已上架有书阁。全书主要讲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 04 第四章 “互联网+”发展展望 免费试读

随着“互联网+”持续向纵深发展,简单的产业“触网”已经无法涵盖其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互联网+”或将全面上升成为国民经济运行发展、政府治理、打造网络强国的核心要素和外化形态,从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作用在技术、经济、市场、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具体来说,“互联网+”将实现5个“新”,即:培育新业态,衍生出创新最活跃的产业领域;打造新产业,大力助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服务,优化服务质量与提供方式;夯实新基础,打造“互联网+”的底层支撑平台;营造新环境,创新行业监管新模式。

一、“互联网+”将培育新业态

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包容性使各类技术和市场资源主体等持续聚集,并衍生出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新型物流等“互联网+”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从产品形态看,集物流与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金融”正在革新资金运营模式。从行业领域细分看,车联网与车辆大数据已成为物流行业的模式转换新动力。从服务对象与交付渠道看,工业产品电商化已成为重要趋势,“工程机械电商周”等B2B平台转型业态相继成型。

(一)“互联网+”普惠金融,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互联网金融产品是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的产物,传统金融的强项是资金流转移,互联网的强项是信息流传递和处理,两者深度融合或将成为产业未来的必然选择,并呈现出几大典型趋势。

1.行业竞争在将野蛮生长中日趋规范化。为规范金融秩序并健全监管体制,国务院法制办于2015年年末公布了《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央行也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加上此前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正式纳入法制轨道,行业也将告别野蛮发展时期,迎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2.平台化服务将提高行业集中度并构建新生态。一些领先的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对同行业优质公司进行兼并或收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加,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一些较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积极打造生态链,推出覆盖互联网理财、P2P、金融消费、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产品,形成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构筑行业壁垒,增强竞争优势,在未来继续堆高行业集中度。

3.互联网金融将持续缩小数字鸿沟凸显普惠效果。由于互联网技术辐射范围广,能突破时空限制并降低投资门槛,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因偏远分散和受资金限制而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得到覆盖,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和其他形式的众筹产品使得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互联网金融正朝着人人金融和随身金融服务演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金融咨询和金融融资服务,如影随形的随身银行或将出现。

4.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将进一步深度交融。互联网金融,甚至整个金融行业的未来都源自实体经济。因此,要以实体经济为本,实现“从实体经济中来,到实体经济中去”的闭环。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更多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小额融资平台,包括P2P网络借贷平台、网络众筹等新型业务模式为小微企业融资拓展新渠道,进而将改善融资服务体验,降低操作成本,缩短贷款链条,从而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随着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专注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市场。

(二)“互联网+”电子商务,继续引领商贸发展

电子商务不仅是我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实施“互联网+”的传统优势领域。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交易规模、技术水平和物流体系,以及带动就业、创业创新和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当前,互联网与传统商贸业仍在加速融合,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电子商务既有的领先优势,深化拓展电子商务市场空间,推进电子商务与各行业产业链深度融合,有效带动线下线上共同发展,是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应有之义。

1.移动电商或将撑起电商新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手机使用率超越传统个人电脑使用率,移动购物将逐渐成为网民未来购物的首选方式,移动电商代表了今后电商的发展方向。贝恩报告显示,移动电商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份额迅速提升,由2010年线上零售市场总交易额的1%猛增至2014年的35%,2015年首次超过PC电商。据预测,202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70%。移动电子商务具备了与移动金融共生共荣的天然优势,未来将通过消费方式和支付模式变革,有效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成为我国提振内需、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2.三四线城市与农村将成为电商的新蓝海。移动设备的持续渗透使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用户能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深度触网。随着上述城市和农村区域经济体收入的不断提高,用户对本地化购物便捷性和商品可获得性的要求将进一步加强。随着一二线城市网购渗透率趋于饱和,电商城镇化布局将成为电商企业发展的重点,三四线城市、乡镇及农村等地区将成为电商“渠道下沉”的主战场,同时电商在上述城市和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缩小发达与欠发达城市间与城乡间的消费差别。

3.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将优化和改造电商业务流程。借助持续演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今后将实现流程全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客户关系管理的智能化、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智能化、电子商务订单管理的智能化、电子商务决策的智能化、电子商务交易管理的智能化等方面,从而有效提高效率,降低用户成本。借助平台化市场供需对接,传统零售持续向线上转移,电子商务继续向线下延伸,最后实现O2O融合,为顾客提供多渠道、更大的便利。

二、“互联网+”将打造新产业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面临挑战,“互联网+”正是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一剂“良药”。未来,互联网不仅将成为如电力一般的基础设施,还将成为无处不在的效率提升器。各行各业通过运用“互联网+”改造销售、渠道、产品、运营各环节的效率洼地,帮助企业实现增效转型升级。并且,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断深入融合,互联网将爆发出更大的正向动能。

(一)“互联网+”协同制造,着力重铸大国重器

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在“互联网+”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驱动制造业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互联网+”协同制造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理念,促使制造企业、用户、智能设备、全球设计资源以及全产业全价值链之间的互联互通与高效协同。即强调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加强企业内外部、企业间以及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协同化、网络化发展,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国互联网的比较优势促进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1.制造将模糊生产与消费的边界。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工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促进机器运行、车间配送、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协同。工业云平台成为新型生产设施,为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业生产要素得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3D打印重塑产品生产组装方式,虚拟设计、精准制造、数据制造的能力大幅提升。工业大数据应用将贯穿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过程,成为生产辅助决策的支撑,更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

2.扁平化网络将重塑企业组织和产业链结构。今后,工业企业生产分工将更加专业和深入,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开始出现,如小米公司总部只有研发设计人员,其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全部外包给合作企业,并通过互联网与合作伙伴进行业务联系,运营庞大的企业网络。并且,网络众包平台改变了企业的发包模式,发包和承包企业呈现网络虚拟化,项目管理更加精准。电子商务的发展丰富了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了销售市场、降低了营销成本。供应链集成创新应用,使每个企业都演化成信息物理系统的一个端点,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日益网络化实时化。

3.服务型制造将主导产业高点。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今后将可能有三种主要形态:一是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运维、远程监控等信息服务,实现制造服务化转型。二是工业企业在推广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衍生出信息系统咨询设计、开发集成、运维服务等一系列专业性信息服务企业。三是工业互联网在应用中产生各类平台型服务业,专门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互联网信息平台服务,衍生出众筹、众包、众设、行业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企业。

4.跨界融合将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一方面,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整合了政府、企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互联网将分布在全球的研发中心连接在一起,有效提升了跨国研发效率,形成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响应市场需求快速化、整体运行高效化的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另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将更注重制造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内部“黑盒技术”,通过模型与数据将传统企业封闭的技术体系打开、打散、打破,优化和修正各类参数、指标、流程节点与工艺工序,从配方到流程,从工具到管理,以“数据—云—网络”驱动内部创新变革。

(二)“互联网+”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农业是关乎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拥抱互联网能改善我国相对落后的农业现状。“互联网+农业”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深度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

1.规模农业生产将全面替代小农经济模式。首先,“互联网+”能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将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其次,分散的小农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集中连片,改善传统农业以农户家庭为经营单元“小而散”的现状,以适应现代农业面向大生产、面向服务化的发展要求。最后,加强互联网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生产主体中的应用,构建以新型生产主体为基本单元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方式顺利推进的前提。

2.消费型农业将逐渐替代简单的生产型农业。通过互联网农业服务平台提升农业产销对接能力,使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订单农业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典型“消费导向”性质的新兴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主体通过互联网与农产品购买者签订订单,根据需要安排农产品生产,从而避免了盲目生产。

3.农业物联网将促进农业生产深耕精细化。通过农业传感器、农业精准作业、农业智能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植物工厂等技术的应用,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广泛建立农业物联网智慧系统。通过北斗卫星的农业应用,面向作物主产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长势监测、遥感测产与估产、重大灾害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支持服务,在未来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4.生态绿色将成为未来农业经济的首要指标。未来将通过建立全国农业用水节水数据平台,智能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建立全国农资产销及施用跟踪监测平台,智能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建立全国农业环境承载量评估系统、农业废弃物监测系统,有效解决农业农村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问题。建立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将大幅提升,提高农业资源生态保护水平,为绿色农业经济提供信息支撑和管理协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智慧能源,持续推进能源革命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能源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互联网+智慧能源”是互联网与对传统能源的智慧化升级,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与智能能源结合的衍生物,它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为重点,全面借鉴互联网开放互联对等共享等理念,依托能源产业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能融合的新一代能源信息一体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和动态平衡。

1.互联网的开放理念将深刻改造现行的电力网络。围绕光伏系统建设、运维,借助幕墙光伏与屋顶光伏联网构建本地监测系统和集中大数据处理平台,利用现有云端技术,通过对各站点光伏系统的运行数据监测,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保证光伏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从而提高光伏电站的经济性。

2.联网化的能源数据将优化能源网络运行效率。一方面,通过工业控制网络、电力网络、互联网,实时感知固定消费端、电动汽车等移动消费端、储能设备和屋顶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节点的接入、断开和消费信息,对“电、汽、冷、热、水”进行实时高效配置,实现能源调度智能化;另一方面,借助分散式数据接入与智能终端和充放储一体化的可移动智能终端可通过需求响应削峰填谷,平抑随机能源波动、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实现节能增效并提高服务能力。

(四)“互联网+”高效物流,带动物流智能转型

未来3—5年,随着物流交通基础环节的变革,如高速铁路、大型高速船舶、绿色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的广泛应用,加之智能仓储、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持续升级,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渗透,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物流行业的深度融合,使物流更加智能化,将有力地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和升级转型。

1.互联网、大数据将成为物流的“指挥中枢”。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上,手持终端设备的开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成熟,使物流企业在信息同步,分拣中转、装卸运输、揽收派送环节更加协同有效。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使物流企业间、电商与物流行业间形成联动机制。通过物流开放和大数据统计分析,可以***订单产生规模、地点、物流路径,并提前配置资源环节物流压力,目前已经出现了天猫货运预警雷达等典型应用场景。

2.互联与数据驱动物流实现自主化智能。互联网对物流的改变不仅限于“怎么动”,更重要的是如何“少动”甚至“不动”,其前提是商品物流流动体系的转型升级。首先,智能分仓技术将改变现有的物流模式,做到货物不动数据动,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大数据预测将指导商家进行库存前置,包括品类、规模、地域,以成本最低的方式提前运输到消费地,待消费者下单后,再从最近的电商仓储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做到“订单未下,物流先行”。

3.新载体新要素刺激物流新模式继续涌现。随着大数据不断发展,物流模式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国外有亚马逊推出的出租车顺路送货和DHL物流公司在瑞典试行的“路人送货”众包模式,国内有人人快递和京东大妈等。从载体载具演化看,载货无人机、分拣货物机器人、自提柜以及相应的代收、代付、代购都将逐步推开,小区周边的最后100米将成为今后物流业的主战场。

三、“互联网+”将提供新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对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起到变革作用,而且将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消费成本降低的“两升一降”。

(一)“互联网+”益民服务,让信息红利普惠民众

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互联网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红利的效果,助力公共服务向普惠化发展,使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地被全民共享。未来公共服务将重点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公共服务消费成本,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1.互联网将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抓手。“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结合,将重点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办事部门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未来两年左右将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一号”申请可实现以身份证为标识的“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一窗”受理将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未来可做到政务服务渠道“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全过程”。“互联网+政务服务”将使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2.互联网将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慕课”)、基于云平台的多终端接入泛在学习、“微课”等教学新模式不断涌现。以教材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不断推进,翻转式教学模式创新和推动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开放逐步涌现。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内容进一步丰富,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助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3.互联网有望推动医疗服务理念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被动就医的方式有望在互联网医疗时代转变为主动疾病预防,医疗服务的重心也将从短期急性病医疗向慢性病治疗和预防性的健康保健转变。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和移动物联网集成创新,基因检测、常规体检监测与两癌筛查等热门项目也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移动医疗检验服务平台,居民健康智能检测水平将大幅提高。远程医疗会诊、在线问诊、移动医疗极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获取性,推动精准医疗和个性医疗走向群众。便捷、智能的终端设备和一体化服务内容将推动形成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

4.共享经济将深入便民服务领域进一步蓬勃发展。面向大众消费的共享经济新模式已广泛应用于租车、租房、停车、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未来发展将更为迅猛。共享服务应用的服务综合化能力将不断强化并成为全产业入口。交通出行共享服务将逐步摆脱以推送出租车服务的单一定位模式,逐步以交通运输为主题,实现个人出行由短途向长距离,由出租车向专车、顺风车、大巴等多类交通服务方式进行拓展,并且以其为入口纳入多种O2O服务场景,构建交通服务产业生态。在线短租模式正逐步改变住宿产品作为旅游配套产品的角色设定,未来以在线短租为整个旅游度假生态的入口,住百家等平台在关注短租市场的同时经营本地玩乐等度假相关商品,将整合深度自由行市场,构建度假生态格局。

(二)“互联网+”便捷交通,进一步优化交通服务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社会运行的基本保障,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行业有效渗透融合,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典型互联***征的新业态与新模式,满足人们便捷出行、人***和科学决策需求的同时,发展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1.交通服务将由分散独立向综合服务发展。互联网平台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获取开放性数据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种出行方式信息服务与“一站式”服务对接。未来,交通信息服务以交通要素资源在线化为基础。在城市智能交通、铁路运输网、民航网络、内河航道网、集装箱铁水联运、远洋运输等领域,采集交通网络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并使公路、铁路、航运和水运等多种运输工具的信息跨地域、跨类型互联互通,形成更完善的交通运输感知体系,全面支撑故障预警、运行维护以及调度智能化,助力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创新发展。

2.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挖掘分析人口迁徙规律、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船舶行驶特征等信息,为优化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安全运行控制与维护、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交通运输违章违规行为的智能化监管,构建全天候智能化的交通监控网络,不断提升交通治理能力。

(三)“互联网+”绿色生态,引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保护环境生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应用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集约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带动我国环保产业向技术手段智能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1.基于地理信息的智慧环保将快速发展。“互联网+”智慧环保将充分利用多维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地图等技术,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优化监测站点布局,扩大动态监控范围,从而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控系统。未来环境监测将基于三维模型数据库、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时空信息云、光学摄影测量、INSAR等行业领先的技术,科学、高效的为城市生产多层次、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解决数据规范、统筹和管理困境,实现环境三维可视化,大气、河流、土地等进行快速的动态监测。

2.互联网时代垃圾分类回收将整合全流程产业链。未来垃圾分类回收将整合产业链全流程,最终实现90%以上的城市可分类回收再生资源。一是利用互联网,开发手机App、微信和网站等线上回收平台,搭建“互联网+分类回收”电子商务平台和科学、高效的逆向物流体系。二是建设云数据中心、400监控指挥中心、办公区域以及配套建设分拣中心和仓库等。三是以新能源电动车为移动回收站点,改造千余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创建“互联网+分类回收”示范小区。四是建立针对居民家庭产生的生活废品可再生资源价格指数,完善再生资源交易的定价体系。五是培训、引导、加盟社会广大回收人士,全面改造传统回收队伍的形象与工作方式,使回收通道连接千家万户,并实现居民线上交投与线下回收的深度融合。

四、“互联网+”将夯实新基础

“互联网+”不仅对其他行业的变革起到持续推进作用,而且还将促进现代互联网产业加速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加速迭代,加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将带动信息通信业实现智能化发展。同时,信息通信业正在经历产业边界的扩张,增长动力的转换,基础设施的变革,信息通信技术决定了“互联网+”发展的技术驱动力,也将成为“互联网+”能够真正落地的核心支撑平台,从而更有力的支撑“互联网+”进一步发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加速迭代

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升级。调查表明,85%的用户表示,如果运营商网络的服务质量更好,愿意溢价25%;网络传输0.4秒时延将为美国亚马逊带来一年16亿美金的损失,每改进0.4秒时延,将为雅虎公司增加9%的业务量。由此可见,信息基础设施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条中具备的极端重要意义。

1.高速宽带、无缝覆盖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将快速更迭。为有效保障“互联网+”未来的网络流量承载、业务应用发展和安全需求,在宽带中国战略、网络提速降费行动等政策支持下,我国网络速率将持续大幅提升,资费水平持续降低,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也将逐步完善。5G技术有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商用,5G网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届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的特定需求,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国家骨干网络架构持续优化,网络、数据中心、商业与政务教育类网站等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部署与升级演进也将进一步推进,SDN/NFV等技术将促进网络向智能、灵活、开放发展,网络国际布局进一步改善。

2.未来将实现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将实现社会从网络空间到信息物理空间的一体化极速扩展。物与物互联终端爆发式增长,拥有嵌入计算和控制能力的联网物理设备无处不在,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500亿。同时,深度感知将加速信息海量生成,高速传输、高效存储、高速计算与处理同步推进,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知识共享和智能决策将共同驱动以信息传输为核心的通信网络向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转变。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行业的专用网络也将快速发展,支撑具体行业领域的“互联网+”演进。

(二)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处于集成融合和跨界创新的爆发期,新一代感知、传输、存储、计算技术加速深度融合与集成优化,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正在裂变式释放。跨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创新方兴未艾,引发系统性、群体性技术突破。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的加速形成,将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互联网将持续引领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全球性产业生态系统,重构全球创新网络,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组织和创新成果转化方式将更加网络化、全球化和快捷化,将促进形成更开放、更灵活、更快速、更贴近用户的创新发展模式,从而形成以融合创新、系统创新、大众创新、微创新为突出特征的创新驱动新方式。信息网络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将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它不仅是各领域融合创新的平台,而且是各领域融合创新的引导者与催化剂,将引领和激发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浪潮。

2.“互联网+”将更深层次地融入到产业各环节。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延伸等新型制造模式,将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新研发、制造和服务模式。“互联网+”将带动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网络体系,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热点,标志着制造业互联网化已是大势所趋,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制造业创新体系。因此,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全面互联为基础,以信息数据流为核心驱动,以互联网驱动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方向。

3.数据驱动型创新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数据驱动型创新正在向经济社会、科技研发、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扩展,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发展方向。同时,数据也将驱动信息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信息通信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数据资源,如电信运营企业的动态位置数据、网络数据、物联网设备数据和用户数据等,在精准营销、征信、人口管理等领域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将有效改变电信运营企业经营方式,并支撑电信行业转型升级。

(三)互联网产业加速智能化发展

人工智能将助力我国占据人类科研活动的战略制高点并为信息技术产业和经济带来革命性的意义。我国互联网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与国际领先企业接近,为人工智能进一步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基础。现阶段,人工智能尚未进入规模应用阶段,整体技术格局尚未确定,技术壁垒尚未形成,我国未来有可能成为新领域的规则制定者和竞争主导者。

1.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将进一步取得突破,并在互联网企业取得广泛应用。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将成为推进这些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主要力量,如百度、腾讯在语音、文字和图像识别准确率等方面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文献、语音、图像、视频、地图等多种类数据的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也将加快建设,一些支撑超大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集群也将出现。

2.重点领域的智能产品创新将持续涌现。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与传统行业融合创新,在家居、汽车、无人系统、安防等领域实现推广应用并实现规模化发展。智能家居将成为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领域,在健康医疗、智慧娱乐、家庭安全、环境监测、能源管理等领域将出现大量人工智能创新示范。骨干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将开展深度合作,设立跨界交叉融合创新平台,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将取得突破,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安全驾驶等技术研发取得进展,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和产品的逐步成熟。

五、“互联网+”将营造新环境

未来将有望创建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协同推进体系。“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对政府管理和行业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创新和改善管理服务模式,使各方面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应当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保障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模式新业务,政府应积极拥抱创新,主动调整监管框架,在推动实践中逐步规范,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的外部环境。

(一)营造法治政策环境

加快建立电信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统筹现有法律在网络空间的延伸适用,围绕互联网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的利益冲突、监管缺失等问题,加强前瞻性的法律储备研究,适时废止、修改和补充完善。积极探索交通出行、无车承运物流、快递、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准入制度创新,通过分类管理、试点示范等方式,依法为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营造政策环境。针对互联网企业资产轻、平台化、受众广、跨地域等特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大网络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促进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二)形成创新监管体系

要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管理,强队伍、增能力、建机制,在夯实互联网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方式,形成反应迅速、顺畅有力、协同配合的管理体系。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的作用,利用大数据、随机抽查、信用评价等手段加强监督检查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

(三)打造多元监管格局

倡导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强化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平台管理责任,推动形成完善高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互联网综合管理体系。一方面,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结合自身商业模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信息内容管理能力和网络安全水平。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管理责任,建立用户权益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从业机构市场行为,保护行业合法权益。推动行业组织制定各类产品和服务标准,促进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完善行业纠纷协调和解决机制,鼓励第三方以及用户参与平台治理。构建在线争议解决、现场接待受理、监管部门受理投诉、第三方调解以及仲裁、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