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乡村阅读网 > 资讯 > 男女主角是梭罗肖姮的小说 下一站,拉萨在线免费阅读

男女主角是梭罗肖姮的小说 下一站,拉萨在线免费阅读

2019-06-25 14:56:29   编辑:天丝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梭罗曾经说过,城市只是几百万人孤独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住的人越多,这些人也就越孤独。是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低头看自己的脚步,习惯了把自己关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小房子里。

    赵丰超 状态:已完结 类型:资讯
    小说详情

《下一站,拉萨》 小说介绍

小说角色名是梭罗肖姮的小说叫做《下一站,拉萨》,这本小说是知名作者赵丰超创作的出版类小说,小说文笔极佳,良心作品。下面看精彩段落试读:梭罗曾经说过,城市只是几百万人孤独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住的人越多,这些人也就越孤独。是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低头看自己的脚步,习惯了把自己关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小房子里。

《下一站,拉萨》 日喀则行走 免费试读

江孜遗址的红色光辉

英雄的高度是用他所付出的欢乐幸福,与他承受的艰辛与牺牲堆积而成。所以我仰望他,如同仰望星辰;追随他,如同追随光明。

英雄之地

正午时分,车子终于到了江孜古镇,这里就是电影《红河谷》的拍摄地。

车子到江孜之后我就下车了,而她们则直接赶往日喀则。我很感谢她们的帮忙,就送了她们一对在八廓街买的藏银戒指。下车前我要了她们的号码,其中一个叫屈胜杰的女孩也记了我的电话号码,但彼此都清楚,这个电话大家也许永远都不会去打。

下车之后,我才想起临行时我是准备了伞的,却不小心忘在了车上。都怪刚才心里想了太多东西,把这茬忘记了。

还是要感谢那两个西安女孩,直接把我拉到了江孜县城宗山城堡山下的中心广场。当我在寒风中站立在石板铺成的宽广广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山脚下的保卫江孜抗英英雄纪念碑。我怀着敬仰之情,在抗英纪念碑前拍了几张照片。

离开羊卓雍错时,天本已经渐渐晴起来,可是到了江孜县城之后,又阴了下来,我身上穿了一件长袖,还是感到凉飕飕的。***的天气真是难以琢磨的。在县城中心的广场中有一座小山,而在山顶上就屹立着一座城堡,这便是有名的“宗山堡”——闻名中外的宗山抗英遗址。一个世纪以前,江孜军民在这里谱写了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和***的英雄篇章。至今此处仍保留着1904年江孜军民保卫祖国领土的抗英炮台。炮台旁边,褐红色的岩石傲然挺立,从色彩上就能够看出它的震撼之处了。石缝中,长满紫穗花。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电影《魔戒》中洛汗国的王子去世时,他的父亲将他送入陵寝后说过几句话,“那些长开在先王之墓的花儿,在你的坟前也必盛放,这就是永志花”。此时我也能感受到那份坚毅与希望,在这岩石之中破石而出的花儿,这江孜的英雄之花不正代表着一种不灭的精神,一种不畏压迫的英雄气概吗?

如果你看过电影《红河谷》,并且为其自然风光所打动、为其英勇故事所感动过的话,那你就一定要亲临这里,感受一下这片土地的神圣。宗山给了江孜绚丽的光彩,更给了江孜英雄的气概!城堡在城中最高的地方,像一个屹立在世界屋脊的巨人,虽然它没有珠峰冷峻,却有着人性的坚强。它傲视着这片神圣的大地,仿佛在告诉世人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回眸

虽然白居寺很有名,但是江孜最享盛名的,就是它作为“英雄城”的光荣。在这里,“宗山堡”,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别名,叫“英雄城”,曾有过一段可歌可泣的抵抗外侮的历史。1888年,一支从尼泊尔入侵而来的英军曾在亚东挑起“隆士山战役”。1903年,英国的荣赫鹏率领一支军队,从亚东春丕谷偷偷越境,占领了江孜。江孜军民紧急动员起16000人的部队,凭借原始的大刀、长矛和石头死守城堡。江孜宗山地势高峻,为抵抗英军,江孜军民又在半山前崖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当时英军使用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进攻,江孜军民誓死抵抗,他们用土枪、大刀、梭镖和弓箭,坚持抵抗了8个月之久。后来,山上弹尽粮绝,守军与攻上宗山的英军展开肉搏,最后宁肯牺牲也不愿成为俘虏,终于跳崖牺牲。

面对这座城堡,我们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站在寒风中仰望它的高度,在它的脚下屈身致以敬意。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鞠躬。当时广场上人并不多,所有人都往山上爬,他们说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全城的风景,尤其山后的白居寺。而我因为心中的敬意,实在不想爬到它上面去,也因为害怕高原反应,不敢做太过剧烈的运动,就没有上去。

这时,有一辆旅行社的车开了过来,下来一帮头戴旅行社宣传帽的游人。他们下车之后就开始围着纪念碑拍照,熙熙攘攘闹腾了好长时间。只见一个导游走了过来,开始给大家讲解此处的历史。讲到众将士一起跳崖自尽时,大家一阵感叹。听那个导游说,城堡遗址现存的只有宗山藏军的指挥官之一的东部代本(藏军官职称)的住室和一部分炮台残迹。我也就没有再上去看,怀着十分的敬意默默离开了广场。

夜正长,路也正长

离开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那段历史。据说一百多年前,英国探险队首次进入***时,受到的是***淳朴善意的款待,有人接待也有人导游。然而英国侵略者却狼子野心,借探险为名大举入侵***,他们回报***的是火枪刺刀,这对一个纯善的民族来说,带来的是什么呢?考验、觉醒还是打击?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喜欢去侵略别人,在善意往来时竟引狼入室,这让我们该怎样去面对这个变幻无穷的世界呢?不过我相信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不管是谁怀有恶意地践踏和平,迎接他们的必然是藏汉人民的英勇抵抗。就让我们将对英雄的缅怀变成修行的动力吧,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们的路还远着呢。

离开了纪念碑广场之后,我就在朝拉萨方向走的路上找到了传说中的江孜旅社。我在资料上看到过这家旅社,本来没有抱太大希望,以为很旧的资料上所写的地方现在不一定能找到了,但是还是被我撞上了。这儿的条件不太好,不过价格还可以。我自己住了一间双人房,一晚60元。不过旅社里没有洗浴设备,床更是硬的出奇。不过我建议来***的游客,睡觉时最好睡硬板床,这样有助于身体充分休息、解乏,不会在第二天起床时浑身疼痛。

住下之后,我随便看了一下在羊卓雍错和宗山堡拍的照片,及时做了注解,又在笔记本上记下一些心得作为自己旅途的修行日记。之后就来到江孜街头找吃的,早就听说江孜街头有很多风味小吃店,以川菜、藏餐为主。由于吃不惯藏餐,于是便随便找了个川菜馆吃了一顿。据说东升***餐厅不错,尤其炮仗面和手抓羊肉,不过为了节省资金我还是忍住了。吃过饭已经2点钟了,我剩下的任务就是休息了,因为下午我还要去白居寺呢。

在这里应该特别提醒一下,吃不惯外地食物的就不要逼迫自己尝试,在拉萨的时候我就试过一次,结果闹了一天肚子,当天哪里也去不成,因为身体只要稍有不适就会影响呼吸,高原反应就会特别明显。

白居寺的僧人和狗

其实每个生活在茫茫尘世的人就像是一只蚕,始终在作茧自缚,而在***的寺院、圣湖的洗礼之下,每观望一处就像观望自己的内心,就会脱去一层自缚之茧,渐渐化蝶。

惊魂

下午3点半我出了旅馆,外面竟然下起了小雨,我又花了15元在附近的小店里买了一把劣质雨伞,就出发了。在路上就是这样,这里尚未结束,那里已经开始。

雨,天地之间的精灵,这种无所不在且晶莹剔透的东西,充塞了整个天地。我被笼罩在这透明的帘幕之中,那种朦胧,那种婉约,就像是一种诗意的安排,令人沉醉。在江孜平原上向四处观看,广袤的大地令人心醉,从年楚河畔看宗山古堡,显得烟雨凄迷,再看白居寺却有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味道。我无意对它们多加描述,这都是我的真实感受。

很快,我就来到了白居寺门口,阴雨笼罩下的白居寺略带昏暗。也许因为下雨,游人稀少,很有种江南雨巷的味道。花40元买了一张门票,就赶紧进去了,不能再在外面淋雨了。谁知刚通过检票处,接下来的一瞬间,发生了一次惊魂的事件。当时,我一边打量着这座号称***塔王的大建筑群,一边慢慢往前面走。突然发现一条狗躺在进门不远的路中间,这就是传说中的藏獒吧!我取出一小包饼干,拿出一块远远扔在它的面前,“吃吧,吃……”突然,无数的狗叫声铺天盖地而至,一下子淹没了我还没说完的话。

我本能地一下子跳了起来,拿着饼干的手本能地举过了头顶!就一眨眼的工夫,我被大大小小的狗围住了,它们不停地“汪汪”吼叫着,无数双发着亮光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手中的那一小包饼干,就在这性命攸关的一瞬间,耳边突然响起了一声很尖利的口哨,好像还夹杂有严厉的呵斥声,说的是藏语,我没听懂。可是那群包围我的狗听懂了,因为它们极不情愿地解开了对我的围困,一步一回头地分散开去。在此处我也敬告所有来白居寺的游客,这个寺中好像养了很多狗,平日看它们睡在路边晒着太阳,还以为在***这个地方连狗都这么清闲,能随心如意地晒日光浴,但是只要你一招惹它们,它们就会群起而攻之的。比如此次,如果不是小喇嘛及时解救,后果将不堪设想。

佛的眼睛

定了定心神,我走进了寺院门,抬头就看见了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白色菩提塔,又称十万佛塔,这是因为它里面藏了足足十万尊佛像。它外形四面八角,下大上小,逐层递收,雄伟坚实。顶端就是那双传说中的庄严神秘的佛眼,这眼睛最奇妙之处,是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看,它都好像是在注视你,这目视四方的慧眼,好像在警示世人:佛的眼睛永远在你的左右,任何恶行都瞒不过佛的眼睛,当然,任何的善行他也会铭记于心。慧眼上面是一圈圈向上收缩的细高的塔颈,即为相轮;相轮多为13层,表示十三层天界之意,相轮顶部有的还设有华盖,意味着归依三宝即能得到佛的荫庇与护卫。塔身大部分刷成白色,代表宗教的纯洁,显得素雅庄重。

又一次洗礼

拾级而上,入口处有两个喇嘛悠闲的相对盘坐聊天,转弯便是佛像、壁画的世界。我最欣赏的则是看门的这两个喇嘛,菩提塔上有规定,上塔凡要拍照,每个相机收费十元。我试着让喇嘛通融通融,他却执意不肯,最后说了一句,“没办法,我们也要维持生计。”这句再平实不过的话让我对这位喇嘛肃然起敬。没错,宗教也要解决吃饭的问题。这虽是一句简单的话,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修行何尝不是这样,境界再高也要从身体力行开始。

我将背包寄存在他们那儿的时候,他又非常友善地帮我放好,并对我报以微笑,那一瞬间,我心中涌起的感动竟难以言表。

塔的每层四周均有无数个小小的佛堂,每个佛堂里都供有精美的佛像,布满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壁画,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佛的世界,融入到神秘的宗教氛围中。有时候旅行就是这样,身在其中时,感觉说不出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管平时多么幽默的人,面对佛时,都是一脸凝重。我也不例外,无端就会忘却生活中的那些细碎事物,心思也较为纯正,少却了俗世的烦恼。

我在所有经堂里久久徜徉,细细端详,佛像或坐或立,神态俱不同,大部分佛相脸如满月,神态柔和庄严。佛像经过精心彩绘,有着祥和华丽的色彩,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颜色依然如新。墙壁四周涂满五色壁画,以佛像画、佛教故事、各种装饰图案组成,墙角转角处也没有留白,均用各组图案组织起来,颜色鲜艳如初,栩栩如生,和立体的佛雕呼应,把小小的经堂,建成了佛的圣殿,让我不得不立足合十,喃喃自语,遥想当年修建之盛况,画匠之辛劳可见一斑。对于***佛教我所知不算很多,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的僧侣们更投入一点。在内地的很多寺院里,所见到的和尚,大多都出去做法事用以谋生,很有做生意的味道,而***的佛教则多是真心修行的人。对于我来说,当然很想接近这样的宗教。

初识辩经

不知道这样逛了多久,似乎整个塔上只有我一个人在流连。盘旋而上,经堂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幽暗,但经堂数量并没有少。走到顶层的时候遇到几个***本地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态度却异常虔诚,可见***的宗教思想是多么地深入人心。我喜欢他们质朴的笑容,以及不由自主露出的虔诚。我邀请他们一起拍照,孩子们特别高兴,不停地围在我身边,还把相机互相传递,仔细端详。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楼梯也一样。因为低处几层比较幽暗,在我前面的一个藏族小伙子突然“啊”的一声掉了下去,看来应是大伤没有,但痛得可以。我只好战战兢兢,双手扶墙,脚试探着前行。迎面有几个游客上来,有人忙伸出双手扶我一把,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心情随之如解脱般放松,让我好好地感受一下心灵解脱。所以说到这里来,在钥匙链上拴一个小电筒是非常管用的。尤其是在突然出现的局部黑暗之中的时候。此时的一柱天光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然后我又来到有着五百年历史的措钦大殿,刚好喇嘛在殿内做功课。经堂有一尊近八米高的释迦牟尼铜佛坐像,是白居寺的主供佛。东面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大悲观音。我围绕堂内转了一圈,走过旁边一佛洞门,墙上面写有游客可到此参观标示,就信步走进去。只见一个喇嘛在洞堂中一手敲着鼓,用声如洪钟的声音在念经,那种中气十足,浑厚低沉,仿佛来自佛国庄严无比的声音,震人心魂。终于在震撼之中看完了全寺,每看完一个地方我都有一种脱去了一层东西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是一只蚕,始终在作茧自缚,而在***寺院、湖水的洗礼之下,每经一处就脱去一层自缚之茧。

清修的僧人

最后我又来到两个喇嘛那里拿背包,没有人能阻止虔诚的脚步前行,没有人能制止虔诚的心靠近,我相信这是真的。我看到院落之中有几盆格桑花,当欣喜地发现我们原本就在同一块天地空间时,就禁不住自我偷乐。天地万物自有在一起的定律,分开它们大多是我们世俗的眼睛。

两位喇嘛还是坐在那里闲聊,拿背包时其中年长的喇嘛跟我聊了几句。我问:“在这里出家需要什么条件啊?我可不可以在这里出家?”

喇嘛笑了笑:“你?出家?”我则认真地点了点头。

“其实只要你肯向佛,在家出家不也是一样嘛。维摩诘居士不就是个例子吗?他奴仆妻妾皆有,家资万贯,没有出家不也一样成佛吗?”

维摩诘居士我倒听过,他是佛教中最成功的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曾得到佛祖的赞许。可是我知道,大千世界中,万丈红尘里,能够像维摩诘一样修行的人又能有几个?就像学生学习一样,不好好做作业,只上课听听就能学好的又有几人?

在我的观念之中,任何事情都要亲身去做才好。有些高僧大德境界虽高,不也需要每日诵经打坐吗?就像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如果不能耐住心性参禅打坐,又怎么能收回自己的野马心性去一心向佛呢?

可是在这样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我们所肩负的东西太多,不是说出家就能出家的。同样,我们渴求的东西也太多,也不一定出家就能得到。而旅行,是我唯一能够找到的修行了,当我背起背包,我就变成了行者。

这时年长的喇嘛看我没有什么反应就问我:“你是哪里人啊?”

我说:“阜阳。”他们都摇摇头,显然听也没有听说过。可是我却很羡慕他们,他们就是老子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个人不看到花花世界就没有那么多欲望,没有那么多欲望也就没有那么多痛苦。

我本想解释给他们听,可是继而一想,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地理位置又怎样,知道了也永远到不了我指的地方。寺院是他们终身的居所,佛经是他们毕生的心灵凯歌。在他们的世界里,花会开会落,云会聚会散,人会生会死,足矣。

明白这些后,我便用谦逊的微笑,用恭敬的身姿去“安慰”他们的歉疚,而后在他们父辈般关爱的目光里转身跨出了佛殿。

下午5点多我走出白居寺,对面走过来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不断地冲着我“hello,hello”地喊着,我便把背包里带的圆珠笔送给他们,又给他们拍了张照片,看着他们娇嫩甚至让人心疼的红彤彤的脸,我只感欣慰。

计划外的扎什伦布寺

一张边防证

在20日这天,我从拉萨到了江孜,并且在一天之中看了三个地方,羊卓雍错、宗山堡、白居寺,共消费150多元。之所以能在短时间里高效地游遍三个地方,还要感谢那两个西安女孩的帮忙。

在江孜住了一晚,我第二天早早就坐上了前往日喀则的班车,因为我在旅馆时听说,能办边防证的只有拉萨和日喀则两个地方,而此时我已经走出拉萨,是不可能回去的了,所以只能尽快在日喀则办好。正如我所料到的,一段旅行不管你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到最后还是会发现有很多没有准备的事情。

21日,天已放晴,就算是早晨也能看见天空飘动的白云,仿佛就在我们的头顶,让人一下子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早上10点钟我到达日喀则,来不及看这座号称***第二的城市,赶紧问了一个路边小店里的藏族大姐,办理边防证该到什么地方。这才知道要去边防总队,等我历经波折终于找到边防总队的时候,他们却说要先到旅游局填写申请表。

当时我深感没有准备的旅行之苦,不要说出了更大的问题,就连办理一张边防证都这么难,所以在出行之前还是尽量多看点游客攻略吧。当我在黑龙江路云南路口找到旅游局的时候,大概已经接近了中午12点。填好表之后又匆匆回到边防总队,缴了100元的办理费,他们又说下午3点之后再来拿证吧。我是又气又急,还好我随身带有证件照,否则的话,估计他们还得让我去拍快照呢。不过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了,没有让我过三天再来拿证件就算够客气了。看来今天想离开日喀则是不行了,我只好在大街上先逛游了一下,顺便吃了个饭。

缘外之缘

后来信步来到了本不在我计划之内的扎什伦布寺。因为要等边防证的缘故,就顺便看看这座历代班禅驻锡地。

扎什伦布寺就在日喀则市区内,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庙。它坐落在日喀则的北部,依山而建,从山脚下一直造到半山腰,和***别的寺庙一样,扎什伦布寺也像是个很大的村子,里面有很多的普通藏式僧房,街上零散的走着一些喇嘛,就是门口没有牛罢了。

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寺庙中很显眼的三处金顶。那就是扎什伦布寺的三座大殿了。买了55元的门票就进去了。跟随年轻的寺内导游顺时针方向参观各个大殿。

走进强巴大殿,突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我曾经捕捉过这种感觉,但始终一无所获。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有时会有一种奇怪的熟悉感,就好像之前来过,我甚至怀疑自己曾经梦到过这个地方,这些情景,甚至某些人说的某些话。更有甚者,我会突然之间出现时间和空间上的混乱,睡到下午才起床,在潜意识里总认为早晨刚到。或者总把东当成西,西当成东,结果发现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因为自己的意识而不一样了。

此时置身大殿中就有那种熟悉的感觉,不知道是上辈子或是某一场梦里来过此地,更或者这只是一种错觉,然而我喜欢捕捉这一刻的感觉,仿佛这就是轮回,我甚至相信是转世时忘了喝孟婆汤,才会出现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强巴佛殿是座五层大殿,佛殿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每层顶角各卧雄师一尊。殿内珍宝无数,富丽堂皇。往东就是十世班禅灵塔殿。这座灵塔内存放着圆寂于1989年的十世班禅大师的遗体。他的塑像立于灵塔前,灵塔顶部绘有曼陀罗的图案,墙上绘有真金佛像。继续往东的一栋白色宫殿,就是班禅宫殿,位于红殿之上,一直是历代班禅大师的住所,不向公众开放。寺内一般都是这样安排的,红墙为寺,是修行的地方,白墙为宫,是僧侣喇嘛居住的地方。再往东面的高大建筑是著名的为觉干夏殿,殿中存有四世班禅的灵塔,四世班禅是***历史上非常有建树的大活佛,是著名的五世***喇嘛的老师。所以游人都会在这里拜祭一下,我也不例外,跪下来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措钦大殿是整个寺院中最大的建筑物,它是一座庞大的复合式建筑,大殿前部是大经堂,可容纳2000个喇嘛祷诵***。经堂中央是班禅的宝座。措钦大殿门外是寺院的讲经场,面积约600平方米,是班禅大师对全寺僧人讲要和僧人辩经的场所。四面有回廊环绕,廊壁上嵌有石板雕刻的1553尊形态各异的释迦牟尼像,细细看去,无一雷同,故称千佛廊。庭院中间竖立着一个巨大的经幡,看上去庄严而且神秘。

在寺中,我有幸目睹了僧人上课,在措钦大殿里,一群僧人摇头晃脑地念经,声音就像平时听到的《大悲咒》。随着游人的到来,他们虽然继续在念经,但肯定受到干扰了。我们打扰了这本该宁静的寺庙,也打扰了他们。而在殿外的庭院里,看到一群小喇嘛围成半圆形在诵经,红色的喇嘛服,小小的身体,稚嫩而又虔诚的表情,悦耳的诵经声,虽然我听不懂,但却感觉神清气爽,那样的环境下,真是感觉比任何流行音乐还要动听,这让我对***喇嘛的辩经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轮回

在这儿的墙上,画着关于轮回的壁画,可是我却看不太懂。印在墙上的轮回图我也没照,我不想照,不喜欢照。在寺庙中难免和许多僧人擦肩而过,最初我是报以默然,因为觉得这些大庙中的僧人对于我们这些花花绿绿的造访者一定是熟视无睹的,我怕我的微笑会遭到视而不见的尴尬,但是每每和面善的僧者迎面而过,一张默然的脸非我本性,于是在扎什伦布寺我试着带着微笑直视他们,我惊喜地发现他们或腼腆、或恬淡、或从容,但都是真挚的微笑。原来人和人的交往都是这样,哪怕是僧者和毫无宗教信仰的人,只要你报以善意的微笑,你得到的会是对等的回报。

只是轮回到底是什么?我在想,是不是弄明白了轮回,就代表着看破红尘,意味着要出家?我听说***的众多活佛都是靠转世来继承的。而在这扎什伦布寺里,曾经有一个把黄教发扬光大的领袖根敦嘉措,当他圆寂时,他曾指出下一世活佛索南嘉措的出生地。而当索南嘉措四岁时,他第一次来到寺庙就是那样熟悉,而且他的智慧过人,当堂说法,根敦嘉措的天赋和记忆好似真的传给了这个灵童。莫非这就是轮回?一个俗人很难相信这样的事实。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大千世界,我们所能理解的东西太少了。而对于神秘的***,我们知道的就更少。因此当我听说有僧人在大雪天里只穿一件薄衫,就很难相信,而他们声称练了拙火定的人,就是这样,甚至在十米之内的积雪都会因之融化。这就是***佛教里的秘术,世人知之甚少,但我却是亲眼见到过的。

施舍

出了经堂,沿小道上山,路旁有转经筒,可以说转经筒是为朝拜者和所有藏传佛教信仰者所准备的。拐过几个弯,就到了佛塔,有磕长头朝拜佛塔的***。

快到山顶时,山路崎岖,地上是一个一个向上插着的岩石。就在这里,我见到一位磕长头的藏族老大爷。看着他一下一下地在像刀子一样的岩石上下跪,磕头,膜拜,突然很震撼。带着崇敬的心情,我给他递上十元钱,向他笑笑,再送上一句“扎西得勒”。他黝黑而布满皱纹的脸庞上露出一片白色的牙齿,轻轻地回了一句“扎西得勒”。

这算不算施舍呢?我在心底里跟自己讨论起来。其实乞讨与施舍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遇到乞讨者,同时施与者也是无处不在。如果说转经是***最简单通俗的生活方式,乞讨则成为那些***乞讨者转经以外的全部。经历过贫穷,才会理解贫穷的困窘与难堪,而那些一贫如洗的***安于贫穷地祈祷,却不会做任何违反他们的宗教教义的事。可以说信仰使他们安分守己,心向神明的他们对此心安理得。

藏传佛教的文化不以乞讨为耻,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互助友善的***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我想,我只是因为他们的虔诚而献上自己的一点感动吧。我不愿将这称为施舍,或许他们的内心比我更加富足。

尾声

在扎什伦布寺还有一大景观,那就是众多无主的狗皆聚集于此,据说这是放生狗,在***的许多寺庙都能看见放生羊、放生鸡等。它们悠闲地晒着太阳,与人和平相处。万物有灵和珍爱生灵的观念渗透于藏族每个人的心中。

下午3点半,感觉能拿到边防证了,就走出了扎什伦布寺。出了寺庙我就直奔边防总队,这一回终于没有让我失望,很顺利地拿到了边防证。然后我就去找住处,从客运终点站附近的T字路西行,在第一个十字路口右转,看到前方右侧的行政公署办公室第二招待站。一进门可看到树木林立的大块空地上,有几栋白色的平房。我住在了通铺,每人15元。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寻找前往珠峰的同伴了,不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几乎跑遍了各个招待所,还是没有找到。最后一下子明白过来,前往珠峰的人想必所带资金都很充足,一般不会像我一样住在最简陋的招待所。于是我去了日喀则饭店。果不其然,在那里一下子就见到四个要前往珠峰的年轻人。因为大家一样年轻,所以一拍即合,很快就去租车。其中一名叫晓歌的女孩还带了一个准备搭便车到拉孜的朋友。就这样我们确定下来,第二天早上准备一起出发。这下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