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乡村阅读网 > 资讯 > 下一站,拉萨18章在线阅读 梭罗肖姮全文阅读

下一站,拉萨18章在线阅读 梭罗肖姮全文阅读

2019-03-25 17:44:22   编辑:翠萱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梭罗曾经说过,城市只是几百万人孤独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住的人越多,这些人也就越孤独。是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低头看自己的脚步,习惯了把自己关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小房子里。

    赵丰超 状态:已完结 类型:资讯
    小说详情

《下一站,拉萨》 小说介绍

梭罗肖姮是小说《下一站,拉萨》里的主角,作者是赵丰超,这本小说的主要讲述的故事是:梭罗曾经说过,城市只是几百万人孤独聚居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住的人越多,这些人也就越孤独。是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低头看自己的脚步,习惯了把自己关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小房子里。

《下一站,拉萨》 无处不修行——***风情 免费试读

不动的***——玛尼堆

如果你远离城市,走在***的神山圣湖之间,会在很多路口看到那些堆垒起来,看起来异常精致的石堆。若是你以为这只是小孩子的玩意,就大错特错了,不光小孩子,***的成年人、老人都喜欢堆这些东西。它就是玛尼堆,不动的***。

藏区的城郊乡野、村边路旁、山尖沟端、皆可以看见一堆堆用石块垒起的玛尼堆。记忆最深的是在纳木错湖边和然乌湖边见到的那些玛尼堆。纳木错湖边的玛尼堆上放着久经沧桑的牦牛头骨,看上去甚为苍凉大气,沉重中富内涵,一种历史感冲击着我的视觉,让我有一种置身大漠的感觉。在然乌湖中堆成小岛一样的玛尼堆则是另外一种气象,小巧精致,且因为近水的缘故而更富灵气,倒影在洁净的然乌湖上煞有情调。这就是我所见到的两种风格的玛尼堆,不过不管堆成哪种风格,它们都散发出一种神秘与神圣的气息。让人顶礼膜拜。

玛尼石凝结着藏族工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处,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藏胞或将***的一段,或六字真言,或佛像刻在石头上,放在路旁,日积月累而成堆,其中以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最多,故称为玛尼堆。有的一块石头上面刻得密密麻麻,其雕琢之精细令人钦佩。

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会一边煨桑,一边神圣地用额头碰新的玛尼石,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将新玛尼石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便形成了。信徒们每经过一个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丢一颗石子就等于念诵一遍***。于是玛尼堆越堆越高。藏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徒步或骑马,只要负重从玛尼堆前经过,总是顺时针方向绕其左侧转过,有些甚至要旋转数周,以消灾免祸,赐福延年。

传说在古代的***,人们认为自己的王是从天而降的,高高的山被想象成登天的梯子、绳索或者彩虹。它要表达的思想是“高度”、“升高”或“竖立”,真实高度并不计算在内。与石堆相联系的神分别叫山顶上的神、地神、男神或战神,它们同样占据人的头顶、肩膀、坚强的头盔和屋顶。也有人说,这是创世的玛尼堆,是世界的中心的须弥山,它的四周有四种象征性的动物围绕:东部是白狮,南部是蓝龙,西部是虎,北部是野牦牛。法国当代藏学家石泰安先生这样记载道:“在有羊肠小道通过的所有山口,旅行家们常常会遇见大堆的石块,即山顶玛尼堆,主要是白色的。上面插有一些木棒,并用绳子牵向一棵树或一山崖,绳子上挂着一些破布或纸条,上面写着咒文,叫做‘风马’。从原则上来看,应在这些石堆上再增添一些模拟武器、木制武器,尤其是箭和长矛。人们也经常在那里放一些牧羊、羱羊、牦牛的角或整个头颅,如同在石堆上和祭坛上所做的那样。每当行人穿越山口的时候,便在那不成形状的石堆上添一块石头,若无石块也可以放一块骨头、一块破布、一撮羊毛或头发。同时,他还要大声呼叫:‘天神必胜,恶魔必败。吉吉索索!’”

记得离开***时,很想带走一块玛尼石,放在家里,就当一个微缩的***。但最后我没有这样做,因为玛尼石就是荒野里的精灵,放到家里,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我又何必做作呢。但是你不能不怀念那些刻着小字的石头,它们每一块都是一件艺术珍品,同时也承载着一颗虔诚的灵魂。

回到内地后,仍会时时想起玛尼堆来。它那神圣而古拙的样子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并且常在我的梦里发出诵经的呢喃。它是一堆不动的***。如果将来我有幸能再次前往***,我一定会多堆几个玛尼堆,不刻***,而是刻下自己的誓言。在永恒的石头上,让誓言成为不变的***。

是心在动——经幡

六祖惠能在看到两个沙弥争论风动还是幡动时,蓦然说出了那句话: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是人的心在动。

***的所有高山顶上,几乎无一例外地飘扬着五彩经幡!

在南迦巴瓦峰下看到那接天连地的经幡时,霎时被震撼得失措。我不得不承认有一种相处叫做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神的相处,你找不到碍眼的地方,有时甚至觉得那些并非人力所为,而是神力的杰作。

在去日喀则的途中,在神秘的寺院圣殿、宫堡佛塔、玛尼堆石、村寨民居,巨石古树、岸壁隘口,抑或道路两侧,屋顶处,江桥旁,就连那正在马路上行驶的车辆上,凡是具有灵气的地方,到处都是印有***和图案的红、黄、绿、蓝、白五彩的经幡。它们或横或竖,或因势插,在家家户户的房屋上、帐篷上飘扬,在蓝天下迎风招展。它像道道彩虹装点着圣洁的巍巍雪域净土,像片片五彩雪花撒播着***族特有的精神风韵,也向人们展示着高原独特的人文景观。远远望去,犹如古代征战时迎风飞舞的战旗。

它们让人感到瞬间温暖的同时,也散发着散布神秘的气息。它也让人畏惧。经幡大部分用绸布做成,上面印有佛像、菩萨、胡法、宝马驮经、宝塔、曼陀罗、***、六字真言、咒符等。经幡大多由白、黄、红、蓝、绿五种颜色的方布组成,其颜色都有固定的含意。蓝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白云的象征,红幡是火焰的象征,绿幡是绿水的象征,黄幡是土地的象征。这样一来,也固定了经幡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如同蓝天在上、黄土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变一样,各色经幡的排列顺序也不能改变。

关于经幡,有着很多种美丽的传说。最常听到的一种是,当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手持经卷闭目思索,一阵大风刮来,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经书。它们在风力的作用下,碎成了千万片,被风儿带到世界各地,带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劳苦大众手中。凡是得到佛祖经书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们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便用彩布制成三角形,在上面印上***和佛祖的像,把它挂在风吹得着的地方,以求消灾祈福,祈求平安。天长日久,那些飘扬在风中的彩旗便成了如今祈祷用的经幡。当然,这只是传说,现在***之所以插上经幡,是为借助自然的力量——风每吹动经幡一次,就意味着他们念了一次经,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

藏区人们无论生辰还是逢年过节都要插挂五彩经幡,以示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草而居的牧人每次迁徙,搭完帐篷后第一件事就是系挂经幡;初春开犁播种,在牛头插挂经幡,是向土主地母祈祷五谷丰登;在圣迹古刹张挂经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及其圣哲贤明的崇拜与礼赞。

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而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更换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总之,经幡成为僧俗信众与神灵交流的通用媒介,也成为交通凡世与灵界的一座桥梁。

当你站在高山之口,看着那些飘扬的经幡,只有感慨。上面是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无际的经幡在飘扬,好像踩着这一块块经幡就可以直登天界。那种与天接近,与神接近的感觉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飞升。恰好符合六祖慧能的话: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这就是经幡的力量,在它的面前,你只会感到自己的心在怦然跳动,而风动与幡动都不再重要。

摇动轮回——转经轮

“善男子善女人,凡是欲求往生极乐世界者,应当勤转此经轮,五无间罪也可依此得清净。”

记得很久以前看《红河谷》时,看到一位老奶奶的手里始终拿着一个轮子转来转去。后来知道,这就是转经轮,是***虔诚信仰的表征。她走向大河,走向荒原,她的背慢慢驼了下去,她的发渐渐发白,可她手中的转经轮,却从未曾停歇。

如今,走在梦中的***,只要抬眼看,就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几乎人手必备一个铜制或木制,甚至还有金制的转经轮,在手中旋转不止。

在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的门前,我见过许多手持转经轮的人,他们并非僧人,但是如僧人一样虔诚。在阳光下,清澈的眼神中,那转经轮从未停歇地运转着,好似我们的生活,从未停歇过向前推进。而在他们,那就是他们的生活。而当一种信仰成为生活的时候,这个人必定是纯净的。可以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虔诚,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抛弃尘世一切的不舍,置身心于一种信仰之中。

转经筒,亦称嘛呢转经轮,藏传佛教信徒人人持有,不停地摇转。转经轮通常是六字大明咒。转经轮,属佛教法器。其中装藏***或咒语,通过右旋转动即等同念诵之功。

由于佛教对***的影响,因此转经筒对每个***族的人来说都是很神圣的,也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转经筒是铜制的。贵重的转经筒大都是金银制的,一般只有寺庙和部分家庭才有。安多、康区、卫藏,这三大区域为主的***族,几乎每人都左手持念珠,右手拿转经轮,这已成为了一大特色。现在研究佛教、民族、宗教的人士,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在藏传佛教中,六字真言的功德可谓人尽皆知,尤其是转经轮的功德,很多人从小就比较了解。在藏地,信奉***菩萨、念诵观音心咒的人不胜枚举,俗话说:“从小会叫阿妈的时候,藏地小孩就会念观音心咒了。”观音心咒的功德相当大,经典续部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证。据说“转动经轮的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二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的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所作身、口、意、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须弥山王般的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和阎罗王相等;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者,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转动十万周者,可远至***菩萨海会圣众处,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圆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转动千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拔除苦海;转动亿万周者,功德等同于***菩萨。”

《大藏经》中说,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曾经请求世尊开示:“世尊,转经轮如何成熟善根,请已解脱无量大劫轮回的世尊教导我。”世尊作此教言:转经轮的功德在于,以短暂的时间或在殊胜的节日里转经轮或于日常中如小溪流水一样不间断地转经轮可使三界众生获得解脱。以手接触经轮或眼睛见到经轮的不会堕入恶趣中,以手转绕经轮的功德可以使天空、大地、水、火、风、山石草木、森林中的皆成佛道。

我虽然未转过转经轮,但是在走过***的时候,***给我的心灵带来了莫大的震撼,震撼于他们的虔诚,也震撼于他们的纯净。我多么希望在我们的凡尘俗世里,自己也能有这样一种信仰,一种心安理得的信仰,那么,我们的生活该会多么有意义啊?

在对神圣的向往中,我们掉进了这个轮回,有时候我宁肯相信一个小小的转经轮就代表了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这样起码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通过一次次的转动我们总会达到自己想到的那一边。然而时间却不容许我自己掌控,什么可以永恒呢?我想也只有那些手持转经轮的人们才能在时间的缝隙里感受永恒吧。

而在我,它只是一种途径,一个可以让我抵达另一个世界的平台。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归来记

莲花与新生

我是8月16日回到老家安徽的。从***回来之后,我开始出现幻觉,经常觉得自己还在途中。这几天我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确认自己所在的地点。在睡梦中,我忽而觉得自己正在***的长途车上,忽而觉得自己在八朗学旅馆的单人床上,惊醒时才发现我在久已熟悉的环境。***已经远去、消散,而我的家乡似乎也变模糊了,我像迷途的羔羊,不知等待自己的是肥美的草原,还是恶狼的利齿。我是清醒地走上***的,最后却梦游般地回来了。或许是怀念那儿随处可见的美景,或许是眷念那些途中相识的人们,总之我忘不了***的路,忘不了那儿的人。

记得8月16日刚回到老家那天晚上,高中同学赵怀君打电话说是她的生日,叫我过去吃饭。虽然很累,我并没有推辞。

后来吃过饭后,大家关上灯让她切蛋糕,房间里一下子暗了下来,她点燃一支形似花骨朵的蜡烛,然后在大家的歌声中开始许愿。就在这时,那株蜡烛开始慢慢绽放,形如莲花,把整个房间照得通明。之前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蜡烛,因此当时倍感奇妙。它让我想起墨脱,一朵在黑暗中追寻光明,最终在隐秘深山得以绽开的盛世莲花,它代表了我内心最光明柔软之处的净土,也包藏了我一生的向往与追求。

就在这个时候,赵怀君许完愿,大家开始催着她吹蜡烛。此时不知是谁问了一句“这个奇怪的莲花蜡烛到底代表什么啊?”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喜欢看书,就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向我投来,那一刻大家都很安静,就像当初我和王宇、杨春、大龙在墨脱唱歌时一样。但当时我的脑海里除了墨脱还是墨脱,除了一路崎岖还是一路崎岖,蔡静坠桥的景象再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已然酒醉的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解释。最后我只好假装深沉地对大家说:莲花代表穿过黑暗而重见光明,代表历经困厄而终得重生,它是要告诉你在每一个生日来临的时候,都是你的一次新生。

我讲完之后蜡烛已经燃得差不多了,大家先是一阵沉默,而后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们都不知道此时的我在想什么,但是都能感觉到我的激动。那一晚大家尽欢而散,回家之后我取下了那柄“逐云剑”,因为我告诉自己,有许多东西是不可以不执着的,正如当一个地方、一段旅程、一个人渐渐远去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忙压抑的时空,为衣食住行而早出晚归,为生活所迫而放弃本性,为了养活自己而放弃了自己。在日出与日落之间穿行,甚至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

也或许我们怀才不遇;也或许我们落魄江湖;更也许我们居无定所食不裹腹。这些又何尝不是一层阴暗潮湿的淤泥,让人憋闷压抑又看不到希望。

回到城市,早晨对着镜子来不及细看一眼自己憔悴的容颜,就匆匆赶往工作的地方;中午来不及好好品尝一下饭食,就必须接着工作;晚上本想翻看两页智慧的话语,却又考虑第二天的早起而不得不机械地睡觉。

透过这一层层淤泥,我努力去接近光明,但若真正光明的天地只在路上,那么我能做的也就只能是铭记。别了,***。***,你在我的心中。但是我仍在筹划着阿里、可可西里之行,行者无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这样对自己说。

回来之后很久没有动笔,整日躲在房间里,不敢到外面见光。后来终于在内心说服自己。写这本游记的时候,一直在听那首《清明雨上》,而当时总在想着***的一切,以至于后来每次听起这首歌,都会觉得***之行历历在目。那些洁白的云彩,清澈的湖水,神圣的高山,还有一路见到的虔诚的朝圣者,都萦绕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现在我只觉得飘忽,***给我留下了后遗症,人生、目标、判断等,很多东西开始变化,在重新定位之前,我的灵魂还在***上空游荡。我不能说自己此刻是行尸走肉,但我的确感到有种东西在我的躯壳之外,不知要用多久才能回来,或许我的身体应当到***去寻找灵魂。

缺憾之美

回来后很久都没有给蔡静打电话。一场邂逅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来诠释呢?我不知道。如果不打这个电话,会不会是一生的遗憾?如果我们跨越千山万水,走到一起,能否终生坦然面对柴米油盐?我亦不能想象。我在内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却始终找不到任何答案。

午后,一个人在坐在阳台上,总会无端想起***的一切,想起那里的景,那里的人,以及那场最美的邂逅。一直坐到夜幕降临,下起了细雨。我拿着手机晃来晃去,不知道何去何从。

年轻的时候我常想无怨无悔的人生才是最美的。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曾暗恋班里的一个女孩长达数年之久。但当时没有勇气告诉她,因为太喜欢了就会害怕被拒绝,害怕被拒绝后连朋友也做不成。因此我一次次地鼓足勇气,却又一次次地放弃,最后终于天各一方。

分别后也常通信,那时她问为什么这么熟悉了还要用“您”字,其实我的心里多么想告诉她,“您”就是“你在我心上”的意思,但我却怎么也张不开嘴解释。可能因为喜欢太深了,反而害怕彼此会受到伤害。很多年后,我们依然是朋友,并没有成为陌路人。我很庆幸当年的选择,因为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知道,那时我并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

时隔数年在一个深秋的雨夜,我一个人独坐窗前听着窗外的雨声翻那些泛黄的同学录。不经意间又见到了她的照片和留言,笑容依旧洁净,双眸依然清澈如水,清纯得像寒冬冰雪。看着眼前的照片,总觉得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宛转蛾眉曾几时,须臾天涯分。我曾一再告诉自己,假如因为一种放弃而留下缺憾,那就选择内心深处的永远记忆,记忆也是一种拥有。

此时听着窗外的细雨,一声声像更鼓一样催人老去。一种凄然的遗憾带着无限妩媚油然而生,令我不禁想起一首小诗。

不该在没有花的季节

眼睛与眼睛相逢

不该在没有果实的季节

心灵与心灵相距

不该在下雨的今夜

又想起了你

我知道,因为我不曾拥有,所以谈不上失去。我想,有些东西已经永远不再属于我们。至今想来,这件事之所以依然美丽,也正因为它的缺憾。

我曾经看到一个朋友的话,终生不会忘记。他说“君在彼岸为吾歌,我在此岸为君泪,老死不相见”。他的思索从来都没有停过,而且不时影响着我。

初看时非常诧异,一种悲哀笼罩着我,使我喘不过气。如果生命如此缺憾,那我们为什么还充满信心地活着,并为理想而不懈地追求呢?然而当我们去认识这个世间的万象时,我们自己不也正演绎着同样的悲欢离合吗?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充满了缺憾。

在《淮南子》中有这样的话“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己之钩”。初时并不明了,后来渐渐明白。江汉之珠虽好,非吾有,故不爱;钩虽陋,我所有,故爱之。

之后我突然觉得,其实世间原有许多种道路,但那却并不是我的道路;其实世间原有许多种美好的东西,但那并不一定是我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但却并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就像我有当将军的梦想,却知道那并不是我的道路;我爱美好的圆月,却知道那并不是属于我的美好;***是我所爱之地,可我却不能在那里久居;有许多人虽然看上去一样,却各人有各人的使命,各人有各人的理想,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各人有各人的追求。

当我们仔细来看待自己的生命与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地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也不可能只为一个目的而单纯地活着。

生命就是这样的缺憾,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你明明可以看到,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却不能拥有它。空间上的距离,时间上的差距,总在某一瞬给我们启示,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

但是如果我们转念去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生命充满了缺憾,所以才有了意义。只有充满缺憾的生命,才能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体现出坚强的生命力。我们应当明白,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是因为它有着无穷的生命力量,而这力量一定是在它承受缺憾的时候才体现出来。

其实我们生来都是百病缠身的人,几乎无药可医。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每经历一次苦难,甚至包括疾病,都会帮助我们治愈一项顽疾。劳苦能治愈柔弱,贫穷能治愈奢靡,挫折可教我们坚韧,烦愁可治愈骄傲,凡我们生命中所有的病态都会由日后的磨难治愈。这就是缺憾的力量。

当我在曾照耀我的星辰之下回味,那许多美好的东西,虽然人见人爱却与我何干,而我低眉看见“己之钩”,虽陋却终究是属于我的,与我息息相关的,还有什么比这一点更重要呢?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人即知道这样一种美,而我还在痴迷,又谈何修行呢?

我终究明白了那句话:

君在彼岸为吾歌,

我在此岸为君泪,

老死不相见。

那天我一个人来到河边,将写着电话号码的那张纸折成一只小船,放了进去,小船便飘飘摇摇向远方漂去。我是流着泪离开的,可是我知道它有它的方向,有它停泊的港湾。而我,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罢了。

我们又回到了各自的茫茫人海……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